现如今,要找人聊天很容易,因为有智能手机,输几个字、说几句话或者发点表情就行;现如今,要找人聊天很难,因为大家都“忙”,不大有空放下手机,真真切切跟你聊。
年轻人,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一般都有自己的社交圈;而普通老人很少有机会常常与亲友相聚;住进高楼后,邻里之间往往变得客气又生疏。据报载,长春市69岁的张阿姨日前站在闹市路口,手持“找伴”纸牌,吸引了行人的目光。家人先后离世让她备感孤独:“如果哪天我死在家里都没人知道。我只想找个伴儿,安度晚年,男女不限。”在物质条件不成问题的前提下,城市老年人、空巢人群或多或少存在类似的心理需求。
跟亲友之外的人面对面聊几句而不显得突兀,需要一定的场合。在上海,东方书报亭可以算一个。每天相同时段,老人到书报亭买一份读惯的报纸,顺便谈谈天、说说地,既是力所能及的运动,又可以得到心灵上的一丝慰藉,排解寂寞,花销不大,同时也显得与文化沾点边,于身心不无益处;路人问个路,顺手买份杂志,也方便。
因为经营不善,我家附近的一个东方书报亭最近拆了,原地只剩一块略高出地面的水泥方块。尽管东方书报亭因市政府实事项目而生,但十多年来由微利而接近亏损,这朵“城市衣襟上的鲜花”鲜艳不再,处境尴尬。城市需要温情,需要不依附于电子设备的现实社交,需要公众都可以参与的文化空间。如果陌生人之间的随意聊天都成为奢侈品,那么,举牌“找伴”大概也得标个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