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娃之死引质疑
首先应该感谢陆川和这支中美制作团队,是他们让观众看到了中华大地上的这些珍稀动物并了解了它们的生存状况,动物命运牵动着万千观众的心,从而唤起了人们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
影片中,与熊猫、金丝猴、藏羚羊等相比,雪豹达娃一家的命运无疑更具震撼力。雪豹母亲达娃为保护嗷嗷待哺的两个雪豹娃娃,竟铤而走险对健壮的牦牛群发起进攻。这是一场母亲之间为了自己孩子的拼死搏斗,达娃咬住了小牦牛,任凭牦牛母亲用锐利的牛角猛烈撞击自己的身躯而决不松口。一场血战后,达娃在冰雪大地上悲壮死去,具有牺牲精神的母爱深深感动了观众。
然而,一些质疑也随之而产生。有网友责问,《我们诞生在中国》制作团队当时为何不救助雪豹?两只小雪豹面临绝境,为何也没有看到救助场面?新东方老总俞洪敏在名为《一场让我潸然泪下的电影》博文中写道:“我从达娃的脚被尖石划伤留下一路血迹时就开始流泪,看到达娃在冰雪中死去,便控制不住大哭起来,一直到电影结束,眼泪都没有收住。常识告诉我,达娃死去后,两只小豹子在野外绝无活下去的可能性。我想问陆川,这两只小豹子后来怎样了?”
情节来自剪辑台
面对外界的种种质疑,制作方始终保持沉默,没有直接回应。也许是担心一旦泄露幕后秘密,人们对雪豹的命运就不会如此牵肠挂肚,进而削弱对影院观众的艺术感染力。
有人多次问陆川导演雪豹达娃死了吗?它的孩子怎么样了?他也并不正面回答,“这部电影不只盯着某一动物一拍到底。我们用很多不同个体的素材去构成一个故事。”为了不让外界误会,陆川还常说:“这不是纪录片,而是讲述动物情感的故事片。”并说剧组“一年半不用给演员(野生动物)发工资”。
“演员”和“故事片”这两个关键词,其实已清晰无误地传递出一个信息:这不是一部原生态的纪录片,它的情节其实诞生于剪辑台。也就是说,雪豹达娃一家的整个故事,其实是摄影师们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皑皑雪山之巅,拍摄到很多个真实雪豹的镜头后剪辑而成的。在导演眼中,这些野生动物就是演员。面对观众质疑,导演陆川曾说过:“我们使用的就是一只死亡的雪豹的镜头。”这说明,“达娃之死”其实用的是替身,而非还活着的达娃。
截至昨晚10时,《我们诞生在中国》票房不仅突破了此前由《海洋》所保持的国内自然类影片票房的最高纪录,并突破了表现一代歌王迈克尔·杰克逊的《就是这样》保持的纪录片在国内的票房纪录(4830万元)。就像魔术的秘密不能直言一样,我们也应允许艺术家不泄露拍摄秘密。尽管这会引发人们的忧虑、质疑甚至责问,但这恰恰是剧组所希望达到的影院效果。不急于揭开谜底,就是要引起人们对这些濒危动物、珍稀动物命运的担忧。爱护野生动物、呼唤生态文明正是该片所追求的主题。
本报记者 俞亮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