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代表上海,参加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的中福会儿艺的《彩虹》,以会演中难得一见的儿童剧形式,以及不同文化在两个孩子身上点燃的火花,引起圈内外的关注。
剧中,因上海与云南的对口交流,上海某中学男生方磊与云南德昂族学校女孩玉环,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交换生活。繁华都市与偏僻山区,区别巨大,两个孩子也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里感受到种种不同。但是,编剧只是静静地展示了两个孩子在两地生活的区别,并不做任何有倾向性的表述,既不夸张城里孩子到农村的种种生活无能,也不消费农村孩子到城市里手足无措的尴尬,一切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不判断谁比谁更优越,也不评判哪种生活更美好,这是该剧高明的地方,也更是编剧值得被尊敬的地方。只是以真实、平等的视角,还原给我们一个干净、朴素、真挚的故事。
大幕拉开,舞台简洁明了,两个斜坡展示了两个不同空间,德昂族的学生们穿着自己民族的服装或背着背篓或拿着农具在田野里、在山坡上一路欢歌,他们唱给树听,唱给花听,唱给雨听,唱给春风听……上海的学生们则穿着统一的校服,在学校的操场上打篮球、玩平板电脑……上海与云南,两个世界的生活一目了然,青春气息和欢乐也扑面而来。同样是面对对口交流的机会,上海的中学生一个个欢呼雀跃,感觉似乎去“郊游”;而山里德昂族的孩子们,却是你推我让,谁都不肯去,对大城市生活的向往固然有,但也有最真实的恐慌……最后因为想找到在上海的妈妈,只有玉环同意了。
同样是告别,方磊拿着爸爸妈妈赞助的资金和高科技设备出发,意气风发;不曾出过远门的玉环把钱留给了弟弟腊狗子,亲手做了风筝作为给方磊的见面礼,并且关照弟弟要招呼好远方来的哥哥,两人约定“月亮圆了”作为找到妈妈的暗号。
同样是给同学的见面礼,德昂族同学一杯“迎宾茶”,一支“水鼓舞”尽显少数民族的地域风情与情感表达的炽热。方磊在同学们欢快的水鼓舞里走近大家,玉环则是一支山歌征服了上海的同学,同龄人的世界一下子欢腾起来,大家热烈攀谈,纷纷交换彼此的信息,就像彩虹七色一样,我们看到了孩子们色彩斑斓的不同生活侧面。孩子们的语言忠实的反映了自己的心理世界,他们的语言和表达,凸显了文化的冲突,观念的差异。
最后,同样是相互帮助,上海的同学采用了网络寻人的方式,顺利找到了玉环,也找到了玉环的妈妈。剧中方磊在暴风雨之后看到最绚烂的彩虹,这一道彩虹,是友谊的桥梁,是他和德昂民族学校最美的连结。而玉环离开的时候,那个冒失的上海女孩按照德昂族的习惯,给她捧上一杯“道歉茶”,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彼此的笑容成为大家心里最美的记忆。
在舞台呈现上,不得不说的是它的舞台,舞台由两块可以旋转的斜坡组成,简洁明快,自由流畅,为整个演出增色不少。更换简单的景片,通过演员的表演,便可以变幻成剧中不同的场景——可以是欢歌笑语的操场,也可以是崎岖泥泞艰难跋涉的山路;可以是车水马龙的繁华都市,也可以是云雾缭绕的云贵高原;可以是方磊在上海的家,也可以是玉环火塘边的茅屋;可以溪流叮咚的山涧,也可以是晨曦时分竹林沙沙……不仅留给观众们想象的空间,诗意的空间,同时亦极具便捷性,在未来的巡演和进校园的过程中,十分便利,经济又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