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天文馆选址位于浦东新区临港新城临港大道与环湖北三路口,距离轨道交通16号线滴水湖站约700米,总用地面积5860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8164平方米,包括一幢主体建筑,魔力太阳塔、青少年观测基地、大众天文台、餐厅等附属建筑,土建投资约5.28亿元人民币。天文馆建筑外形由三球运动的天文概念抽象而成,寓意地球、月亮和太阳三者间的轨道关系。走入其中,“圆洞天窗”“倒置穹顶”“球幕光环”等独特的设计,让人犹如置身无穷运动与变化的宇宙空间。
上海天文馆由上海科技馆承担建设主体、中科院上海天文台提供专业技术支撑,建成后将成为全球建筑面积最大的天文馆。在土建工程稳步推进的同时,上海天文馆的展示工程也已提前启动规划。展示方案策划最早始于2012年7月,目前正在逐步深化和完善。据介绍,天文馆的展示主题确定为“连接人和宇宙”,将从“欣赏和体验”“学习和思考”“理解和感悟”三个层次,充分展现宇宙的“大历史+大结构”。根据建筑特点,主展区被安排在螺旋形主建筑的主体中,而在其他区域分散式地安排了“中华问天”“行星乐园”“超高清多功能球幕影院”“航向火星”等特色展区。
“我们不是在写一本教科书,而是在创造一段体验。”上海科技馆研究设计院院长、上海天文馆建设指挥部设计总监忻歌告诉记者,天文学相关的内容比较抽象、深奥,因此需要用更多技术手段,包括图文、互动展品,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上海天文馆要打造成全球顶级天文馆,对标美国阿德勒天文馆、德国汉堡天文馆等世界著名天文馆,最终靠展示展览的无穷创意和独到理念取胜,讲好令人神往的天文故事。
据介绍,上海天文馆计划明年年底建筑结构封顶,2018年展示工程进场施工,2019年建筑竣工,预计2020年建成开放。
(相关报道见A6版·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