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品牌透视
     
本版列表新闻
~~~有关部门:基本符合相关标准 尽量选择天然食物
~~~有关部门:基本符合相关标准 尽量选择天然食物
~~~有关部门:基本符合相关标准 尽量选择天然食物
~~~有关部门:基本符合相关标准 尽量选择天然食物
~~~有关部门:基本符合相关标准 尽量选择天然食物
     
2012年05月20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冷饮添加剂 多得让人看花眼
有关部门:基本符合相关标准 尽量选择天然食物
屠仕超 许明
■品种繁多的冷饮 本报记者 许明 摄
  本报记者  屠仕超  许明

  夏日将至,冷饮又成了市民的关注对象。近期,“肉宝王中王”这类餐饮烹饪的添加剂引发媒体热议,不少读者致电本报962288热线,反映冷饮包装上同样印满了密密麻麻的添加剂名称,“这么多添加剂,吃了到底有没有问题?”为此,记者展开调查。

  牛奶雪糕不含奶粉

  读者周先生称,他之前在超市选购冷饮时,看到一款牛奶口味的雪糕,翻到背面的配料表一看,除了如饮用水和黄桃果肉外,磷脂、聚甘油蓖麻醇脂、乳酸、乳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黄原胶、单硬脂酸甘油酯、瓜尔胶、卡拉胶、柠檬酸、柠檬酸钠、食用香精、甜蜜素、苋菜红、亮蓝等食物添加剂也清楚地标注出来。

  “说是牛奶雪糕,但里面又没有奶粉?”周先生疑虑重重。在不久之前,江苏省有关部门查获一批“雪糕”,但这种奶油口味雪糕竟不含奶,而是由添加剂勾兑而成。该厂负责人表示,加全脂奶粉成本太高,干脆改用一种牛奶口味添加剂取代。

  为此,记者走访了申城多家超市和便利店,发现不少雪糕类产品,虽以牛奶、酸奶等为卖点,但多为添加剂勾兑而成。

  配料表让人看花眼

  市民李小姐在为宝宝选购冷饮时,特别关注包装上的配料表。上周,她在超市选购时发现,大量冷饮的外包装配料上,都是密密麻麻的配方,大多都有三四行,更有甚者多达七行,看得消费者只犯晕。

  记者留意了一种“巧乐兹”雪糕,其多达7行的配料表中,明确标识的添加剂就多达三分之一,其中不少都是色素类的,确实让消费者会存在顾虑。除此之外,圆筒类冰淇淋也是如此,一款热卖的巧克力味冰淇淋圆筒,配料表写了满满5行字,其中光是属于色素类的就有焦糖色、日落黄、柠檬黄、胭脂红、诱惑红等11种,此外还有乳化剂、食用香精、增稠剂等各种食品添加剂。

  另一款“绿色心情”的添加剂,除了固定的食用香精和色素外,还含有麦芽糖醇、山梨糖醇、单硬脂酸甘油酯、吐温80、甜蜜素等近十种添加剂;售价比一般冷饮稍贵的梦龙雪糕也都含有增稠剂、乳化剂、食用香精等各种添加剂。

  老面孔有个新花样

  一些老读者称,原本小时候一直选择的老面孔冷饮,如今又重出市场。包括“娃娃雪糕”、“冰砖”等,勾起了他们儿时的回忆。

  不过,记者发现,这些老面孔冷饮,配料表已不再像原先那样简单,同样充斥着纷繁复杂的添加剂。

  以“冰砖”为例,配料表中的食品添加剂就包括了食用香精、羧甲基纤维素钠、瓜尔胶、单双、三甘油脂肪酸脂、吐温80、卡拉胶、海藻酸钠及槐豆胶等多种添加剂。而一些普通的冰棍,所含添加剂相对较少,但也包括羧甲基纤维素钠、甜蜜素、食用香蕉香精三种。

  酸奶原是添加而成

  有媒体发现,目前热销的蒙古酸奶口味雪糕,配料有饮用水、白砂糖、全脂乳粉、食用植物油、饴糖、鸡蛋、食品添加剂(增稠剂、乳化剂、酸度调节剂、食用香精、甜蜜素),惟独不见蒙古酸奶的身影。

  记者随即以消费者身份拨打了伊利的客服热线询问,客服表示将询问公司技术人员后答复。

  次日,伊利客服回复,该雪糕中确实完全不含酸奶,也并非全脂乳粉在生产中加工为酸奶后制成,其酸奶口味是通过添加剂的工艺处理后达到的,出于商业考虑,不能告知是哪种成分做出了蒙古酸奶的口味。

  记者还发现,某些大品牌的香草口味冰淇淋,也不含香草,口味完全由食用香精或添加剂来达成。其他诸如草莓、巧克力等口味的冰淇淋,很多厂家添加的也只是草莓香精或代可可脂,并非天然草莓和纯巧克力。

  棒冰化成了胶状物

  除此之外,有消费者称,孩子吃了一些颜色较鲜艳的冷饮后,舌头都被染色了,“一舔都变绿的了,这里面的色素可想而知啊。”

  另外,一些水果冰棒,在融化后还会变成黏稠状液体,不再是普通人看来的“一碗水”。更为奇怪地是,有些还会变成透明的胶状物,令不少家长看着都胆战心惊。

  添加剂只为色香味

  专家表示,以前的冰棍和雪糕,甚至可能是用水加色素以及一些糖精制作而成的,因为以前人们对冷饮的要求简单;现在的冷饮很多都是用奶油、食用香精还有各种添加剂等成分制作而成,单纯从味道上来说比以前简单的冰棍要好多。如果让你吃一回以前的冰棍,可能会发现并没有多么好吃,人们回忆中冰淇淋的味道,可能夹杂了不少感情因素。

  雪糕的添加剂主要有四类:调味、着色、塑形、乳化,它们都是雪糕好口感所必不可少的成分,没有这些配料,雪糕的质地就没法均匀,冻出来的状态就像大冰块一样硬而难吃,既不甜也没有风味,还非常容易化成水,难以吸引消费者。

  专家称,从安全性来说,增稠剂、乳化剂和酸味剂都相当安全,它们大多是天然食品中的正常成分,但香精和色素则绝大部分是化工合成产品。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市第十次党代表大会特别报道
   第A03版:市第十次党代表大会特别报道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中国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特稿
   第A13版:读者之声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品牌透视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音乐音响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4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星期天夜光杯·动漫
   第B17版:人才
   第B18版:人才/教育聚焦
   第B19版:人才/招生培训
   第B20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21版:人才/招生培训
   第B22版:人才/招生招聘
   第B23版:人才/留学招生
   第B24版:人才/招生培训
冷饮添加剂 多得让人看花眼
添加剂体内难分解,尽量选择天然食物
质监部门:冷饮添加剂符合国家标准
卫生部拟撤销38种食品添加剂
买冷饮要认准包装上QS标志
新民晚报品牌透视A16冷饮添加剂 多得让人看花眼 2012-05-20 2 2012年05月20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