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孵化“鹮二代”
3月22日落户上海的5对朱鹮,有2对在浦江之畔结下“百年好合”,并于4月30日、5月初产下四枚蛋,其中有一枚不慎从鸟巢中坠落而破损,一枚被发现在草丛中,已被“朱鹮夫妇”遗弃。为防意外,野生动物园在与陕西珍稀野生动物抢救研究中心朱鹮专家协商后,决定对“幸存”的3枚蛋进行人工孵化(相关报道见5月2日A5版)。
野生动物园在从陕西引进朱鹮前,就专门从韩国进口了专用的鸟类孵化设备,可以对孵化时的温度、湿度、翻蛋频率进行自动控制和调整。
比预产期早三天
野生动物园动物“育儿”专家曾对“鹮二代”开始破壳时间进行了预测,预计“预产期”为6月2日。为何“早产”了三天?小动物乐园负责人俞锦华分析认为,由于朱鹮生性胆小,野生动物园对朱鹮的日常饲养时,尽量不近距离靠近朱鹮,在草丛中发现的朱鹮蛋,可能亲鸟已孵化了两三天。
早在孵化开始阶段,野生动物园动物“育儿”专家就已开始研究、制订“鹮二代”的“婴儿”配方。以黄鳝、泥鳅为主,配以牛奶、蛋黄、维生素,再加上少量助消化的药物,“制订配方并不困难,关键是‘婴儿食品’的制作,黄鳝、泥鳅一定要打成极细的细浆状,模拟亲鸟咀嚼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