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开始向下一个目标进军
第25届巴塞罗那奥运会结束后,中国男队就开始向下一个目标——第42届世乒赛进军。蔡振华团队与他的队员们渴望着在瑞典哥德堡打一场翻身仗,把阔别四年之久的斯韦思林杯夺回来。
每次团体赛排兵布阵都是双方教练员智商的一次较量。第42届世乒赛团体决赛,蔡振华和几位教练也下了很大工夫,可以说是殚精竭虑。半决赛3∶1获胜后,中国男队要第三次与瑞典队进行巅峰对决。蔡振华心里充满期待。就实力来讲,中国队虽然尚弱于瑞典队,但全队士气高涨,老将王浩大赛经验丰富,可担重任;小将刘国梁初生牛犊潜力无限;主力队员马文革、王涛羽翼渐丰,被瑞典新闻界十分看好,称他俩是众多强手中最难对付的。其实此时蔡振华心里还有不踏实之处,他在抵达哥德堡后曾对记者透露说,他有三怕:一怕青年选手经验不足乱了阵脚,二怕队员信心太足盲目乐观,三怕意外事件干扰,如伤病、球拍不合格要求临时换拍等。
不幸第一条最早被他言中。团体赛五名队员中排第五的是刘国梁,一年前他在成都举行的中国乒乓球公开赛上一举成名,先打败了韩国姜熙灿和金泽洙,又战胜瑞典的林德和瓦尔德内尔。从此,刘国梁被视为中国乒乓界的希望之星,因而这次世乒赛入选团体赛阵容。
哥德堡战役团体赛打响之后,刘国梁获得了较多的上场机会,没想到这次比赛与成都公开赛时判若两人,打得很不理想。在决赛时,蔡振华只能忍痛割爱。这样他手里只有马文革、王涛、王浩、吕林四张牌了。瑞典队出了个新星卡尔松,他在团体赛中保持不败,极有可能会打决赛。卡尔松最怕打削球,瑞典队会千方百计使其避开王浩。此外瑞典队可能会想到,中国队正常情况下会把马文革排第一主力,这样瑞典队可能会把卡尔松排在第一号主力位,让他与马文革对阵。经过反复推敲,蔡振华决定把削球手王浩排在第一主力位置,马文革、王涛排在第二、第三主力位。
双方排阵名单一交换,蔡振华不禁喜上眉梢,果然瑞典队把卡尔松排在第一主力位,正好被王浩抓个正着。如果前三盘结束战斗是最佳方案,能占上风也有胜利希望。而瑞典教练通斯特罗姆却双眉紧皱,显然中国队的排阵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决赛开始了,卡尔松碰上削球老将王浩,心里忐忑不安。王浩上场后打得主动,顺利拿下了第一局。第二局又一路领先打到19∶16,眼看这一盘要拿下,不想卡尔松此时倒卸掉了包袱,不管不顾地拼杀起来,一口气竟拿下五分,反败为胜。双方1∶1打成平手。关键的第三局,卡尔松已经适应了王浩的球路,王浩不免心存焦虑,又有些懊悔,结果又输一局。这样,卡尔松就为瑞典队拿下开局的宝贵一分。
本来抱有希望的开局没拿下来,第二局马文革对瓦尔德内尔让人不敢有奢望。但马文革如同炸碉堡的勇士,前面战友的倒下不但没让他减缓冲锋的步伐,反而更加激发了前仆后继的血性。他面对世界乒坛一号种子选手又拉又攻,忘我地耍着他的大刀,为中国队拿下重建信心的一分。中瑞双方战成1∶1。
第三盘是王涛对佩尔森,双方都发挥得极为出色。身为世界冠军的佩尔森仿佛忘了不久前他曾被王涛打败,对王涛打过来角度很大的球,他飞身连扑带拉,竟然全都成功救起过网。观众席上响起阵阵喝彩的掌声。最后王涛1∶2输了第三盘。
第四盘王浩对瓦尔德内尔,球路和实力上王浩都处于下风,最后瑞典队3∶1战胜中国队,第三次捧走斯韦思林杯。当小伙子们跟在蔡指导后面登上亚军领奖台时,每个人都眼含泪光。赛后所有观球的人都称赞双方发挥出了最高水平,国际乒联主席荻村伊智朗称赞说:“这是有史以来最精彩、最有水平的决赛。”瑞典报刊也评论说:“中国队虽败犹荣,打出了很高水平。”面对记者采访,蔡振华说:“失败并没有使我们失去信心,我只想告诉国人,请再给我一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