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黄建从福建来到上海,打拼三年后,和朋友在宝山区开出了一家上百平方米的服装店,代理一知名品牌男装。店里生意蒸蒸日上,让他更看到了在上海安身立命的希望。
遭受重创
2012年底,情况急转直下。原材料价格高企、劳动力不断上涨、出口困难等导致中国服装业陷入低谷。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这个节骨眼上,黄建的合伙人因故要回老家发展,要抽资退股。可这时店里库存已经压得黄建喘不过气来,哪里还有钱去买他的股份呢?为了保住这家店,黄建不得不到处借钱。
一开始他想去找银行,可是银行一看他既是外地人,在上海又无房无车,虽然有生意,但店面也是租的,连话都不想和他多说就把他打发了;宝山虽然有不少小贷公司,但是审核起来的条件也不比银行低;向亲戚朋友们借,由于都是做服装的同行,都面临着大库存的压力而爱莫能助;黄建说,那段时间,天天在不同的银行、小贷公司之间奔波,真是感到有点绝望,甚至差一点就要去找高利贷了。
求助市长
万般无奈之下,黄建看到了市长热线,并给市长信箱写了一封求助信:“我希望小微企业也有生存空间。苹果也是从一个车库发展起来的,我有梦想,也有经验。”
Email发出了,黄建并没有抱太大希望,与其说想得到帮助,更多是想倾诉一下。“上海这么大的城市,市长怎么可能来关心一家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呢?只能咬咬牙再想别的办法。”
但是令他大感意外的是,2013年4月,网络融资贷款平台融道网的融资服务主管陈传艳主动联系了他。原来黄建的求助信,经市长办公室批示后转到了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协调办公室,中小办马上将他的信转到了融道网。
陈传艳说,一收到黄建的信息,她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帮到他,一方面因为融道网是上海市中小企业融资公共服务机构,同时还正在为宝山区筹建“宝山区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平台”,服务上海和宝山的中小微企业义不容辞;另一方面是因为他的经历让她感同身受。来自湖北的陈传艳,曾经在上海创过两次业,还创办了上海最早的贷款网站之一“中国贷款网”,但是两次都因为资金问题而不得不关闭。但是黄建本身的贷款资质,也实在是令陈传艳非常头痛。他能够贷款成功吗?
峰回路转
就和大多数小微企业一样,黄建在银行面前几乎就是个“三无白户”——从来没有从银行贷过款,没有报表,虽然做生意,但是基本上都是收现金的也没有流水,而且由于合伙人退出刚刚变更了营业执照,一下子从经营了5年的企业变成了成立不足1年。成立时间不足2年,这可是银行贷款无法逾越的“天堑”。
既然银行的路走不通,陈传艳只能帮助他找其它的贷款渠道。好在黄建用过信用卡,可以用来证明他的信用情况,另外,他来自民间借贷比较发达的福建,对利率的接受度还算高。在她的努力之下,有1家P2P平台接受了黄建的申请,给了他8万元的贷款额度,在利率上,更要比黄建从老家那里借便宜了40%。
虽然黄建想要的额度是40万元,但是陈传艳告诉他,贷款不要急着一步到位,先建立起信贷关系并正常还款,额度会慢慢累积。果然,后来几个月内,黄建又陆续从6家不同的信贷机构贷到了30万元,成为获得宝山区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平台最多服务的企业。
黄建说:“30多万元看上去不多,但是对我来说,除了资金周转更方便,还正好利用这笔钱提前多囤了一些冬装,折扣更低,利润率更高,也让我2013年的营业额做到了300多万元,比2012年增长了近20%。2014年会更好,当然我还会再继续努力还贷,继续贷款。”
一年之前,黄建的“上海梦”岌岌可危,但是一年之后,融资却让这个梦想,又离现实更进了一步。郑海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