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咱国人的酒文化博大精深,一个人的“人脉”和社会角色以及真性情所在,尽在一次次的觥筹交错之中。
在我们这座“东门摔跤,西门捡帽”的小县城里,人们极其注重酒场文化,中高档酒楼的生意特好,几乎天天爆满。俗话说:“无酒不成席。”三五好友小聚,邻里亲戚相邀,我大都会欣然前往。因为这种场合比较随意,且不说放言无忌,就是喝酒,也是能喝多少算多少,没人强求。怕就怕那种“有你不多,无你不少”的酒宴,一旦赴约,往往身不由己。酒场如官场,有不少的“潜规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敬酒劝酒的功夫、喝酒水平的高低,全凭各人的造诣。
本人是个公务员,身在职场,虽生性木讷,但又懂得起码的礼仪和“规则”。也许是遗传的因素,注定了自己今生与酒无缘,有时候拗不过别人的热情相劝,偶尔抿上几口,就脸红脖子粗,仿佛所有的酒都被我一个人喝了。逢到这个场合,常常处于两难:喝多了,难为自己;喝少了,会伤了别人的感情,拂了主人的一番美意。
平心而论,我并不排斥喝酒且有海量的人。但在酒场文化里,饮与不饮,可谓是“杯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酒,这种透明的液体,它的种种玄机与奥妙,非我等不擅饮者所能破解的。
经历了N次喝酒尴尬之后,我对酒有了一种本能的拒绝。由于酒席上我的表现欠佳,一位仁兄戏谑地称我为“另类”,他甚至说我不会喝酒,还能干啥?怕应酬、不喝酒,至少说明你不谙世故人情,说明你没能力,不会与人沟通,不懂得酒“外”功夫。君不见官场、职场、商场许多难言、难办之事不就是在这推杯换盏中搞定的吗?
至于喝酒,会喝也罢,不会喝也罢,笔者无意扬此抑彼。但从我个人来讲,不会喝酒,被人视为“另类”,但也因此少了一些不必要的应酬,少了一些心头之累。能将酒醉的糊涂换成一顿家常便饭,换取一回对家人的体贴,换得一次怡情养性的阅读,那就不喝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