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网民没那么容易愚弄,一下拆穿了这个“西洋镜”。把“平均三四天一次”的故障频率,说成是“偶发”,只不过是继“保护性拆除”之后的又一次文字游戏,可称为“集中性偶发”。
每一次故障,都是下一次事故在报警,关键是你听懂了吗?装作听不懂,“偶发性故障”就有可能演变成“集中性事故”,甚至是悲剧性事件,别忘了去年“轻度追尾”的教训!
当前我国城市兴起了“地铁热”,各地都在大干快上。建了地铁的,眉飞色舞地宣扬成绩;还没建的,酝酿着雄心勃勃的建造计划。地铁里程越长,安全责任就越大。几次故障就打乱了市民的日常生活,引发怨声载道,一旦出现事故,“地铁惊魂”的后果会有多严重?
也就在广州地铁公司回应“偶发性故障”之后不久,2月22日一早,广州地铁一号线再次因为信号故障导致延误,不知道广州地铁公司这次是打算用“集中”还是用“偶发”来回应公众的疑问?
新华社记者 娄辰
(新华社北京2月24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