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住宅好处多多
一块5平方米大小的墙板,在塔吊的吊装下,缓缓落下。经过地面的安装、固定,最终稳稳地“站”在楼板上——对造房子来说,这是全新的经历。
在工厂里造好预制件,运到工地上“拼装”出各种建筑。由此,传统建筑的渗漏、不保温等通病,能迎刃而解。而且造房子的速度大大加快,没有了现场“湿作业”,建筑垃圾、施工污染也会锐减。
上海城建置业副总经理钱林透露,浦江基地首个PC保障房项目,一期总建筑面积5.15万平方米,PC率将达50%至70%,也就是房子的一半以上都用预制件装配,而在市面上,一般积木型住宅的PC率不到30%。
算一笔“成本账”
要造预制件,必须先要造钢模。有了模具,才有统一的楼板、墙板、阳台、楼梯、梁……令钱林感到头疼的是,如今保障房房型不统一,导致预制件规格不统一,钢模的数量也就大大超标。“比如这5幢PC保障房,就需要140多套钢模,以后造其他保障房时,钢具就可能用不上,成本大大增加。”
与传统建筑相比,PC率在30%左右的建筑,建筑每平方米增加造价约为500元。换句话说,造PC建筑,既有诸多优点,也要考虑“成本账”。目前,上海城建集团采取了一系列技术创新,如采用模数化设计,使PC构件的模具种类降到最少,尽最大努力降低PC建筑成本。
目前,国内针对PC住宅的设计配套规范,尚未统一。这导致在造PC住宅时,往往“各说各法”。一些施工企业没有标准可循,往往靠“多用料”来确保质量,反而违反了PC技术“绿色”的题中之义。
本报记者 晏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