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8:星期天夜光杯·音乐音响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3月04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巴伐利亚广播乐团在上海
胡尚文
■左图为指挥家丹尼尔·哈丁,右图为小提琴家特兹拉夫
  ◆胡尚文

  2005年的初冬,和央视的一个节目组来上海采访杨松斯,顺便在上海音乐厅听了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的音乐会。记得上半场的曲目是贝多芬的第七交响曲。一乐章的引子中规中矩,正主题出来非常轻巧,木管尤其好。乐队全奏时不抢不拖,渐强做得十分自然。巴伐利亚乐团的声音像醇酒一样。贝多芬第七仿佛透着春天的气息,温暖亮丽,明媚一片。

  杨松斯没有打算“创造”贝多芬,他只是在“引领”“召唤”贝多芬,朴实而真诚地走进我们这个时代。他本人却躲进贝多芬身影的后面,不露声色,听任乐团和贝多芬一起歌唱。小快板的第二乐章肃穆庄严而又淡定,弦乐部分极有节制,营造出葬礼进行曲般哀恸的氛围。第三乐章的急板仍然紧凑干净。最后一个乐章,很多指挥都会赶速度,特别是现场,目的在于表现“酒神的舞蹈”的狂欢。但杨松斯和巴伐利亚的速度却是疾徐有序,张弛有度,他们不是酒神而是日神,高洁光明,阳光灿烂。 

  下半场的曲目是肖斯塔科维奇第五交响曲,期待着杨松斯的爆发。果然,第一乐章一开始就充满张力,在逻辑的背后保留着节制与理性。在弦乐拨奏的乐段,节奏突然加快,气氛更为紧张。弦乐齐奏后管乐也跟了进来,喧嚣的声浪一直推演到高潮。管乐和打击乐一片肃杀,把听众带回到那个特殊的年代。第二乐章的小快板,结实的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厚重而方正,引出木管时反而带有几分调侃和戏谑。慢板的第三乐章对指挥是个极大的考验,这是诠释第五交响曲的关键所在。三乐章的慢板既有深刻的沉思,又有白热化的展开。杨松斯的处理颇有些像普列文,这符合他内敛而不张扬的个性。弦乐声部异乎寻常的好,气氛自悲悯情绪之压抑让人喘不过气来,使我们触摸到作品的灵魂。四乐章的开场英气勃发,精神抖擞地进入了小快板。饱满的弦乐之后,铜管乐悲怆而出,打击乐引领出乐队豪迈的全奏。

  那是7年前的往事,是我第一次在上海音乐厅移位后听音乐会,感觉声音有些“压迫”,乐团的能量没有完全释放出来。所以对今年3月8日东方艺术中心巴伐利亚的演出很期盼。这个团的曲目很广泛,声音绝对是“德国范儿”,贝多芬的《艾格蒙特》序曲、舒伯特的“第九”都是地道的德奥曲目,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又是大家的最爱。大过其瘾是一定的,非此不知道还有什么能表达当下的心态。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A03版: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来信来论
   第A06版:苏州河上行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深度报道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目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音乐音响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4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星期天夜光杯·谈话
   第B17版:人才
   第B18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19版:人才/留学移民
   第B20版:人才/招生留学
鲍比无类
巴伐利亚广播乐团在上海
视频音乐课正在兴起
和慧难得唱德、奥
2月24日起售票
一周音乐会(2012.3.4-3.11)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音乐音响B08巴伐利亚广播乐团在上海 2012-03-04 2 2012年03月04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