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有钱人”混入经济适用房的受益群体中,是保证住房保障资源公平公正分配的关键一环。刘海生介绍说,上海经过探索创新,建立了以信息化手段为依托的居民住房状况和经济状况的核对新机制。对申请家庭的住房状况,通过全市房地产交易登记系统和公有住房数据库系统进行核查;对其经济状况,则通过民政、人保、税务、房管、公安、交通、银行、证监等部门信息综合比对进行核查。
当然,所有这些信息核对手段,都得到了申请人填写表格时给予的授权,要想踏入经济适用房的“门槛”,就必须承诺愿意公开房产、财产信息。步步核对,并与申请人“承诺”和“合同”约束等措施相结合,切实保证了“适者方可进入”。申请家庭不符合条件的检出率分别达到了15%至25%,与以往依靠直观式核查方式1%至3%的检出率相比,有了大幅度提高,有效防止了社会公共资源的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