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4月17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读两城
刘元举
  刘元举

  刚刚参加完上海的第八届国际钢琴大师班,便回到了深圳。这两个城市都是我喜欢的城市,她们彼此有诸多相似之处。两城都在倾力打造一流的国际化的大都市,都有雄心,都有水的滋润,如同名字。上海之名来自上海浦。浦是什么?是有水的地方,而深圳的圳是什么?是小水沟吧?这个跟浦也相差无几,两座城市均与水亲近。

  这两座城市起步不同。深圳的建筑实践,等于是为全国建筑师办了学习班,且提供了宝贵经验。深圳在国内首先建造超高层建筑,并在建筑中,动用了四季阳光大厅、旋转餐厅、观光电梯的新颖设计手法,几乎都为全国建筑设计行业首次实践。深圳设计的先进性首先表现在:创造了人车分流、住宅底层架空、园林景观、入户花园、高层住宅、小区商业街、生态地下车库等众多设计新概念和绿色住宅、节能设计等多项开创性设计。

  近几年,绿色、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等先进设计思想和理念,从深圳走向全国。但是,深圳再具实验意义,也是改革开放后的意义。至于建筑文化,那深圳是无法与上海相提并论的。就如同美国与欧洲。如果从深圳早期的那个重要建筑:上海宾馆的形象,就可以看出上海对于深圳的影响。不仅是名字、文化,还有建筑的外部造型。这个以圆顶、弧度立面为主要线条的仿新古典式建筑,在上海滩早已为人们所熟悉。放到深圳,不过是模仿或照搬过来而已,就如同早期的美国崇尚那种都铎式尖顶一样。而当深圳人陶醉于三天一层楼的国贸大厦速度之时,岂不知中国人建筑的第一栋高楼是在1936年,那个坐落在上海外滩的中国银行大楼,有17层高。这是中国人建的第一座高层建筑——陆谦受主持设计的。

  从建筑学的角度说,深圳建筑试验田的意义,不在于文化,而在于技术。目前,深圳的技术层面的经验在全国依然发挥着效应。建造深圳地王大厦的主要工程技术人员现在正在上海建新的更高的大厦。而深圳的那些最早登陆的建筑设计分支机构,也已经或正在由深圳转移到上海,转移到全国。他们在深圳摸索到的先进建筑理念和技术,运用到其他城市的设计之中。就是说,他们在深圳学会了剃头,开始理全国城市的发了。深圳建筑其贡献是具有全国意义的。

  类似这样的超高层建筑,在上海是方兴未艾。

  记得那一次中国作家代表团看深圳时,我们坐下来谈感受,我就曾将深圳与上海进行了比较。上海比深圳历史久远,文化积淀深厚,而浦东开发之后的上海,也如同深圳一样快速飞长起那么一大片高层巨人,在陆家嘴那里,与蔡屋围那里的空间感觉简直不相上下。高楼丛林之中,偶见一个小广场,是草坪铺就,供游人小憩。席地而坐时,仰望对面高入天际的楼群,真是脖子都要望酸了。去年,我在陆家嘴一侧的一块小草坪上,就是这样陡望着对面的超高层建筑。那种感觉,一下子就让我联想到了立于深圳的蔡屋围某一空地,仰望林立云天的高楼情景。

  在超高层的现代建筑比较中,上海是后来者居上。上海不断在冒出更高的巨人。就像姚明是世界篮坛之最。而易建联也是NBA赛场的高峰。只不过不能算第一高峰。姚明与易建联的出生地,与他们两个人的身高,再想想海派与岭南派建筑文化什么的,也蛮有意思。

  上海在深圳之后,建起了许多新东西,这些新东西因为是在深圳之后建起来的,因而,就比深圳建得更为精致,更为耐读。

  上海与深圳最大的城市差异,还是在于细部,一些院落,一些弄堂。这些弄堂才是大上海深藏不露或者说偶一露便有惊人之笔的城市风貌。

  上海的那些花园洋房,弥散着过气了的贵族气息,却依然可以孤傲着,而深圳打造的欧陆风小区住宅,却时时透出城市新贵的刻意与矫情。这可能是深圳与上海两个城市性情的真正反差。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
   第A06版:焦点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科教卫新闻
   第A09版:民生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法治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早间点击
   第A16版:招聘专版
   第A17版:财经新闻
   第A18版:财经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职场方圆
   第A25版:体育新闻
   第A26版:体育新闻
   第A27版:阳光天地
   第A28版:读者之声
   第A29版:人才/温州专版
   第A30版:人才/温州专版
   第A31版:人才/温州专版
   第A32版:人才/温州专版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专版/幸福之门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诗意居住
   第B12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3版:上海闲话
   第B14版:读者俱乐部
   第B15版:读者俱乐部
   第B16版:读者俱乐部
   第B17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8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9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0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1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2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5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6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7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8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9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30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31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32版:资讯生活·旅游
长江是在梦中
科学家的艺术风采
读两城
日出
画乐园
“火眼金睛”识假证
图片
新民晚报夜光杯B05读两城 2012-04-17 2 2012年04月1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