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高桥港是上海乃至全国最繁忙的码头,平均不到半小时就有一艘国际航行船舶进出,货物吞吐量多年来居全国第一,众多船员使用海员证件进出国境。为了提高口岸通关速度,加大管控力度,外高桥边检站从2009年起,率先在国内开展海员证专项课题研究,成果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外高桥边检站也在证件研究成果的帮助下,一双双“火眼金睛”识别假证,破获了多起重大案件。
2010年国庆节期间,民警牛大群在办理一艘巴拿马籍货轮船员登陆手续,感觉一名缅甸籍船员的海员证存在疑点。他将存疑的海员证交给研究小组进行技术鉴定。鉴定结果证实,这确实是一本假证件。
边检民警查获假证件实属平常,但接下来的调查结果,却让边检人员大感意外。持假证的船员对违法事实供认不讳,并称缅甸船员持用伪假证件并非个例。检查组决定对该轮全部缅甸籍船员的海员证进行进一步查验,结果又查出5人使用假海员证。同时检查组还查出使用假证的船员本身,都同时持有由缅甸政府签发的真海员证。第一起缅甸船员使用假海员证事件仅3天后,外高桥边检再次在另一艘外籍货轮上查获4人。
经过调查询问,民警最终发现,缅甸船员使用伪假海员证主要是为了回国时,隐匿在外干活的事实,逃避个人所得税,此外他们还会在真海员证上虚构自己的服务经历、职位,以骗取用人单位的更高薪酬。
去年3月初的一天,民警李雪在为马绍尔群岛籍“海丰联博”轮某菲律宾船员办理检查手续时,敏锐地发现这本海员证的资料页和机读码的出生日期处,表面被小范围破坏,出生年份由1959年涂改为1965年的痕迹依稀可辨。此外,李雪还发现他的身高和脸部特征都不符合证件资料页特征栏的描述,非常可疑。
面对故作镇定的当事船员,民警决定对其房间进行检查。当民警触到了他的箱包时,这名船员的手开始发颤,他房间箱子的一个夹层里有一本护照,姓名和当事船员海员证上姓名相似,无涂改痕迹。
在证据面前,这名船员最终承认,自己利用与同胞弟弟姓名相近、长相相似,且是同月同日生,通过涂改自己证件上的出生年份,冒名顶替其弟弟上船从事海员工作的事实。他还交代在两年中穿越大洋,到过27个国家,没有一个国家看出了证件中的破绽,只有中国边检人员的一双“火眼”,查出了“偷梁换柱”的假证件。
现在,研究小组已经采集了51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签发的70余种常见海员证件,并详细了解各国海员证件的签发和管理制度,建立了专门的海员证件资料库。开展证件研究以来,外高桥边检站共查获中外船员持用伪假证件案10起21人次;查获利用伪假身份证件申请登轮证件41起43人次。
明请读一篇《绽放在国境线上的警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