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歌这样唱道:“水到渠成/心到佛至/这一个缘字看破一切/遂愿大家一生平安/抛弃烦恼/一切随缘。”它唱到心灵的柔软处,感染了无数历经沧桑的人们。中年书法篆刻家小鱼(赵瑜)不知道为多少人书写“随缘”二字了,可见“随缘”二字是多么受人喜欢!我在战友聚会上结识了小鱼,后来在凝云翰书画艺术馆里,看他为朋友书写“随缘”,最近与他合作玩了一把“福缘壶”——我俩真正地有缘了。
颇有山东汉子性格的小鱼快人快语,1957年生于上海,处处“随缘”成就了快乐的艺术人生。不是嘛?如果没有家教极严的父亲引领,从小就练习写字,小鱼怎么会心甘情愿地走上书法之路呢?上世纪70年代,如果无缘拜识时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的王个簃,小鱼不可能多年上门聆听大师的教诲而受益终身。80年代,如果无缘获得书法大家张森的帮助指导,小鱼的书法艺术不可能提升上到一个新的台阶,更不可能将王个簃的篆书与张森的隶书巧妙结合,形成自己独特的“龙头体”。小鱼以腴润可爱的“龙头体”作品参加2001年文化部举办的“迎新世纪书画篆刻大奖赛”,并荣获优秀奖,从此确定了他书法风格的方向。如今,他用“龙头体”书写的“随缘”、“厚德载福”、“合乐康宁”等作品,已走向全国及海外。台湾星云大师不仅亲眼观看小鱼书写“随缘”横披而且欣然将其收藏。山东文登圣经山将小鱼的“随缘”二字刻勒于崖壁之上,成为当地的一道文化风景线。
小鱼还擅长治印,奏刀刻石时将从小习武时掌握的指腕功夫,巧妙地运用到冲切之中。所刻印章笔画雄壮,古朴天真,大巧若拙,朱白之间充满了谐趣。然而十年前,小鱼去了一趟陶都宜兴,不曾想促使他实现了一次艰难而又华丽的艺术转身。
在陶都,小鱼被神秘奥妙的紫砂陶艺迷恋,忽然产生了一种冲动:在陶艺作品上实行金石创作的突破!他发现大多数工艺师在陶艺作品上刻画写字,都是依葫芦画样,看起来线条圆溜但缺少金石的韵味,降低了紫砂陶品的艺术品位。为了在陶器上刻出金石韵味,小鱼大胆地使用自己研制的刀具,独创技法,所刻线条简约、圆融、自然。102岁的国家陶艺大师王华荫棠看了小鱼的作品,立即题写了“厚德博艺”以资鼓励。陶艺大师顾绍培亦以“艺海无涯”四字予以嘉许。现在,由陶艺名师制作、书画家提供样稿、小鱼操刀镌刻的紫砂陶艺作品,已成为陶都的新宠。相信小鱼的下一次“随缘”,会给他创造新的辉煌提供更广阔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