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娜·托马斯,是《新闻周刊》巴黎分社资深文化与时尚作家,在《纽约客》《哈泼时尚》《时尚》《金融时报》等刊物上作关于时尚与精品事业的报道。她的著作《奢侈的》(由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中文版)被誉为“揭露奢侈品牌黑暗内幕第一书”。
黛娜在分析奢侈品的历史时说:“奢侈品是富贵名流阶级的特权,普通大众哪有胆量染指。20世纪60年代,‘青年学潮’爆发,这场政治变革席卷西方世界,打破了阶级藩篱,也抹掉了区分富人和平民的符号。奢侈品不再时髦,退出了时尚潮流,直到20世纪80年代一个新富阶层——单身女性主管——崛起,情况才有了改变。此时美国的精英制度进入全盛时期,每个人都能在社会的经济和阶梯上爬得更高,发迹后随之便会沉迷于奢侈品所带来的虚荣和排场之中。近30年来,发达国家可以自由支配的收入惊人地增长,男女结婚的年龄越来越晚,这让他们有更多的钱花在自己身上。而消费者也普遍比上一代受到良好的教育,走过更多的地方,因此培养出对精致生活更好的品位。”
在书的第一部分,黛娜分“奢侈品行业的诞生”、“奢侈品航母”、“全球化”三个章节叙述了路易·威登的历史,还有普拉达、古驰、巴宝莉等。10年间,阿诺特将LVMH打造成奢侈品业的航母,旗下囊括数十个品牌,赚得大把真金白银。奢侈品企业走集团化路线的过程惊心动魄,波澜起伏,像一部充满角斗的商战电影,梦想、雄心、利益、创造、算计这些元素尽数体现。读者通过此,可以以新的眼光来打量我们日常中已不可缺席的奢侈品行业。黛娜尖锐指出:“奢侈品一般都有高出投资资本10倍到13倍那样的利润。而品牌化企业彻头彻尾是资本主义,目的精准明确:想尽办法赚取更多的利润。为了实现预期的利润目标,奢侈品集团采取偷梁换柱的策略,采用较差的材料,悄悄把生产线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有的用流水线替代手工制作,多数产品是用机器做出来的。推出低成本价格也低的副线产品……过去的时代,奢侈品牌只是私人拥有的企业,所有人虽然也在意利润,但公司的首要目标是尽可能制造出最完美的产品。自从企业大亨接管奢侈品牌后,这样的目标被我称之为‘奢侈崇拜’所取代。今天,人们像搜集棒球卡一样搜集名牌产品,像艺术品一样把它们展示出来,像符号一样炫耀它们。”她犀利的言词中不仅有对制造商的抨击,也有对消费者的抨击。炫富、虚荣是近30年来资本时代人性的通病。
奢侈品行业发达导致的问题是:奢侈品是今天被假冒最多的商品之一,假冒名牌的利润多数用于资助贩毒、偷渡、恐怖行为等非法活动。为了买名牌手袋,日本女孩去做“援助交际”,等等。“它改变了我们互相影响的方式,成为社会结构的一部分”——黛娜不无忧虑地概括今日奢侈品行业的社会性。
明星代言、香水的秘密、神奇的手袋、血汗工厂和劳工危机、走向大众、伪货朋友、新型的奢侈品市场,等等,书的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的这些章节,作者都是以大量的数字、细节、历史传说、现场采访来结构篇章,扎实的材料与利落机敏的文风深深吸引着阅读者,一阵感叹,一阵惊讶,一阵会心的微笑或者无奈的叹息。虽然是有许多专业知识的专业书籍,但《奢侈的》像小说一样好看;虽然是纪实性的客观报道,但《奢侈的》分明充满尖锐思想锋芒,反省、讽刺、批判兼而有之。看看书最后的说明:原注共有320条,参考文献达43种,就知道作者所下的功夫了。有人称这是一部诙谐幽默见识广博的时尚史。有人称黛娜是个不畏强权的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