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上班时总要经过岚皋路的人行天桥,桥下是纵横交错的铁轨和工地,风霜雨露的,夕阳镕金泛起千层的斑驳。话题扯到我对粉画的认识,这年头都市的发展使景致变幻出优雅的情调,色彩不那么大红大绿的,带着抒情的“白领”情趣,我以为这给粉画的再度新兴提供了温床。我与黄再平谈起他的这幅创作感受时,他说画的就是岚皋路桥下的景色,夕阳西照下的热烈退尽后的沉静。是俯瞰,一切都是横卧的,有些壮怀激烈。曾经自然的风蚀,仿佛人曾经过了沧桑,顾盼了。艺术这东西就是这样,有了沉淀就有故事情节,与文字刻画的纵横一样,有历史的沉重感。黄再平画蓝调子的粉画有贵族的情调。但画工地和夕阳下的卧轨,却是复加的颜色把粉画情调的高贵往深沉中去了。
我对黄再平说:“你画的工业题材像一幅抒情的风景画。”“我参照了俄罗斯油画中画工业题材的画。”黄再平肯定地回答了我。俄罗斯的画风本是对人文理想的寄情,深沉的刻画半是艺术,半是思想。这次举办的上海粉画展黄再平的作品很入人们的视野,李之久是上海粉画的专家,他认为,“粉画不能画得太像油画,不能太硬”,黄再平画过中国画,又是上大美院油画系毕业的,他的粉画一清如水加深沉刻画。
这几年上海的美术群体出现了很大变化,当代艺术理论家也把人对美的寄情置于现代的境界。从去年至今,我在研习流行歌的创作,一首“洗衣机”将传统至爱与现代技术美挂上了,跳跃的旋律真情时尚。所以,我以为当下画家的创作不能只留在对经典美的解读,应该有对现代技术美的创新,没有技术美的新解,你要寄情时尚也很难,创作者要脚踏实地与梦幻想象都很倾心。我以为上海这座原本重工业的现代都市有一种对现代技术美的启蒙。我年轻时在四川中路110号的机电一局大楼内的轻工业机械公司供职四年,常去机器厂,这种带有横竖构成的色彩本是非常现代的画面。一次累了我坐在槽钢上看工厂,晚霞映照,很有黄再平粉画的感觉。我想我们的画家并不要那么“小资”,“休闲”,大可投身现代的工业题材的,聪明的画家大可在工地上潇洒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