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7月15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谣言止于科普之时
吴小龙
  “余姚和慈溪杨梅喷洒膨大剂”的谣言为何速灭?主要靠专家及时宣传杨梅不具有使用膨大剂条件的科普知识。当这起“杨梅谣言”从风起于青萍之末,到刚刚形成一定的“舆论裂变”之势,浙江相关部门便快速反应,紧急组织专家到余姚、慈溪进行调查,对杨梅样品进行第三方随机检测,验证了两地杨梅并没有喷洒膨大剂;专家还着重指出,杨梅用膨大剂不具操作性,因为膨大剂需要将整个果品浸入才能发挥作用,喷洒没有效果,而杨梅树种在山上,树高山深,且杨梅一颗颗隐藏在树叶中间,梅农不可能浸泡。更何况余姚、慈溪的杨梅本就以个头小、品质好而著称,梅农没有动力去使用膨大剂。

  这种专家“第一现场”出击、“第一时间”借网络平台释疑解惑,用科普知识武装群众,终使“杨梅谣言”戛然而止。随之,余姚荸荠杨梅以含糖量百分之十三点三,打破了浙江农业吉尼斯纪录,夺得今年荸荠杨梅“甜度之最”,杨梅便成了抢手货。

  近年来,由于一则谣言的出现,造成社会恐慌、产业受损、农民遭殃的事情,可谓此起彼伏:去年海南香蕉突然“失宠”缘于此因,每年“西瓜打针”的谣言死而不僵,让各地瓜农闻之胆寒……谣言为何一再伤农,说明食品安全知识普及不到位。“杨梅谣言”速传速灭的事实也表明,谣言止于管理部门的快速反应,止于信息的真实公开,止于科普知识的普及推广。这无疑也为某些方面和事件的防谣、辟谣及灭谣,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当然,让谣言不再起、农民不再伤,治本的办法是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如果社会公众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不再忧虑,铲除了造谣的土壤,“杨梅喷洒膨大剂”之类的谣言也就很难伤到农民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科教卫新闻
   第A04版:民生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中国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音乐音响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4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星期天夜光杯·动漫
   第B17版:人才
   第B18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19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20版:人才/招生培训
墨也是药
谣言止于科普之时
号号是位小游侠
“甜芦粟”的故事
智慧快餐
今宵灯谜
今人怎知古人“秘史”
纠结我心的《风和日丽》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B03谣言止于科普之时 2012-07-15 2 2012年07月1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