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菜的好,好在杀气腾腾,一年四季,仅有的那几样食材,干的湿的,荤的素的,翻来覆去,不分你我,直心直肺胡乱炖在一处,巍峨一脸盆子,噌地端上来,真真杀气四溅。六月里,奔去哈尔滨的阿城,看金上京博物馆,我国唯一一家收藏金代文物的地方,于昏昏灯光下,一眼一眼端详当年金人的行军锅,想着拿来煮东北乱炖,当是趁手极了。东北菜的乱炖灵魂,也许就源自这种行军菜也难讲,那股子杀气,自然也跟着源远流长。
东北菜其实也满时髦的,完全慢煮,跟快餐势不两立,这个我喜欢的。性情古朴,味觉扎根,真真有品。饮食随波逐流,口味胡乱投降,落个三不像四不像的下场,这件事情顶让人鄙夷了。如今的世界强国,在饮食一事上,堂而皇之,殖民四海,打压甚至消灭大量原住口味,委实骇人听闻。你看你看,美式日式饮食,在世界各地攻城掠地,疯狂不在话下,想想有点步步惊心的味道。
不过东北菜的炖,亦犯了一个很糟糕的忌。天下的慢煮细炖,大多有一个心灵指标,就是炖了一夜的那锅子食物,肉酥骨烂之余,最好依然是分明的,清爽的,不露痕迹的。比如炖肥鸭子,炖成了,依然鸭形斐然,动人食指。若是炖完了,一锅子皮破肉散四肢支离,亦就十分地破相和倒胃口了。偏东北菜犯了这个天下大忌。火候十足地炖完,端出来,大致是浑沌不堪的一盆子,泥泞兮兮地瘫痪在那里,十分赖皮。下筷子之前,搞不好要费个百秒千秒,想一想,刚才点的是什么来着,小鸡炖蘑菇,还是油豆角炖五花肉。那日在阿城,看博物馆看饿了,跑出来找个小饭馆吃午饭,一个炖菜奔腾上桌,想了半天,很白痴地,居然没想起来自己二十分钟之前点的什么菜。请问了老板娘,才想起来,是三干炖五花肉。赶紧再问,哪三干啊?老板娘白我一大眼,答,豆角干茄子干土豆干。三干诸君,勾肩搭背,腻在一处,酱油一炖,更难辨清雌雄。我这种初食者,在小脸盆里鬼鬼祟祟摸索良久,才悟了半个明白。darling啊,那个土豆干,真真好吃,柔韧绵密,甘香芬芳,比油炸薯片高明多了。谢谢伟大的淘宝,东北土豆干,遍网都是,想想在上海的梅雨天里,细火慢煮一锅土豆干炖五花肉,该是何等妖娆的举止?
自我补充一句,东北的德莫利炖鱼,炖完了,还是形神兼备的。不过那种炖鱼,也就吃个杀气腾腾,其他的就不能细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