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与疆域》刚读完开头,书名中心词就跳出来了,那是主人公杰德赖以成名的摄影展之标题:“地图比疆域更有意思”。杰德是一位年轻的巴黎艺术家,小说一开始,是他在画一幅《达米恩·赫斯特和杰夫·昆斯瓜分艺术市场》,他感到就像画一幅摩门教的淫秽画一样困难,最后他恶心地抓起一把调色刀,把画布上的达米恩·赫斯特的眼睛挖掉,整个撕毁了那幅画。小说由此回顾这位艺术家的成名史。他是靠拍摄米其林地图而出名的。他曾为八百张米其林地图拍摄精美绝伦的照片,擅长用精确的角度和镜头把这些地图拍成宛如迷雾中的仙境,在一位斯拉夫美女情人也是米其林公关的策划下,他的个人摄影展大获成功,在这些放大的、有着红白相间的高速公路、蓝色地平线、美丽的森林、池塘和村庄的米其林地图旁边,卫星拍摄的实际疆域就像形状相似的一锅绿色菜汤般丑陋。离得太远,真实已经失真;只有在适当的距离下,细节方能斑斓地、冷静地呈现。
直到读完整本书,我还是觉得,故事在开头就写完了,后面的三分之二都是为我们这种意犹未尽又或者没能全懂的傻瓜读者们准备的各种旁证和延伸解说。小说的第二部,是杰德为自己的“简单职业系列”画展与作家维勒贝克频繁接触,央求作家为自己的画展写一篇东西,除了支付贵得离谱的稿酬,画价飙升的杰德还允诺将一幅以作家维勒贝克为主题的亲笔画作赠送给维勒贝克本人。画展再次大获成功,杰德的身价百倍飙升。小说第三部,作家维勒贝克在家中身首异处,连他家的狗也未能幸免于难,人与狗被分尸后,骨肉被散布在作家故居的各个角落,而家中那幅由当红画家杰德赠送给作家的珍稀画作同时消失了,此时,那幅画的市值已飙升至九十万欧元,即使如今欧债危机欧元贬值,也合七百多万人民币之多。这样一位骄傲的作家,享有隆盛的声誉,却在独居的家宅中,被偷画的凶手以无比残酷的方式杀害,而画家杰德作为涉案人员被警察征询的时候,脑海中浮现的却是这位名作家很不喜欢被人打扰,很不喜欢被人拜访,很不喜欢被人看到自己的手稿……
疆域、名声和地盘都是虚幻,日常生活之细节才是真实人生。据说法国龚古尔奖的评委本·杰伦批评维勒贝克的书里充满了标牌,“简直就是一个明星运动员的背心”。真相是,如火如荼的欧洲杯赛场上,明星球员背心上的标牌正是他在现实世界中地位的标志。没标牌,就没市场,没地位,没价值。本来就是这么真实的冷酷。维勒贝克把自己置于小说之中,作为人或作为狗,茕茕孑立,以一种冷漠而又诡谲的方式,好像喝醉了,又好像清醒着。那正像小说中的杰德,在一个初冬的夜晚,喝完咖啡后迷了路,在半迷糊半清醒之间,他发现自己停留在一扇陈列着画笔、画布、水粉和颜料管的橱窗前,在那一刻,他放弃了摄影,引发了他生命中“向绘画的回归”。
创作是另一种真实。正是在这些半梦半醒、晦暗不明却又灵光乍现的时刻,一幅幅个人生活的地图被不自觉地记录着,然后面目清晰地,一一浮现,拥有了比照相机、摄影机所拍摄下的画面更逼肖、恐怖、深邃、忧伤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