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年化社会中,腰腿痛十分常见,而腰椎间盘突出是导致腰腿痛的主要原因。然而有些中老年朋友发现,多种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以后,腰腿痛仍不见好转,这时就要细致查找原因了。
今年49岁的姚女士是某大型国企的会计师,长期坐在电脑前办公,3年前出现腰骶部疼痛,以为是坐姿不良引起腰肌劳损,用药和按摩理疗不见好转,随后又出现右下肢痛,疼痛从臀部、大腿后向小腿和足底放射,感觉“有根筋吊牢”。姚女士觉得会不会是神经有问题,不敢大意,去过当地省级医学院,看了骨科、神经外科,诊断的结果是腰4-5,腰5-骶1椎间盘突出,先后给予腰椎间盘穿刺臭氧治疗和射频消融治疗3个疗程,疗效不明显,于是在去年2月在全麻下实施2节段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手术,然而术后症状仅部分减轻,并没有痊愈。姚女士于是特别注重生活护理,不敢弯腰,不敢久坐,工作也受到一定影响。此后病情并没有停止进展,在原来腰腿痛的基础上,又出现了肛门内坠胀、刺痛,久坐后肛区疼痛越来越重。步行500米就感觉到下肢严重的酸痛,被迫停下来休息,因此严重影响了生活,更无法正常工作,只好办理了病退。
经朋友介绍,来到新华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神经外科腰椎骶管组仔细分析了其术前术后影像资料以后,为她安排了一项特殊的3D-FIESTA磁共振成像,结果发现,虽然腰椎间盘突出对神经根的压迫已经完全解除,但骶1-2水平存在一个骶管囊肿,对骶神经根形成明显的压迫,必须手术解决。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姚女士接受了“内镜下闭合式囊颈封堵手术”,术后症状完全缓解,至今无任何复发迹象。
骶管囊肿并不少见,常常与腰椎间盘突出合并,使病情复杂化。骶管囊肿分为两型:如果囊肿是一个单纯硬膜憩室,内部没有神经根,不需要手术治疗;反之,如果囊肿牵涉到骶神经根,随着囊肿的逐渐增大就会引起腰腿痛、会阴部疼痛,严重者甚至大小便异常、性功能障碍,则需要及时行手术治疗。然而传统的骶管囊肿切除术手术难度高,风险较大,特别是可能引起顽固性脑脊液漏,伤口不愈,因此很多医院没有开展。
另外,除了骶管囊肿,黄韧带增生钙化、椎管狭窄等情况也会使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效果不佳,因此术前选择合理的影像学检查就显得特别重要,对影像分析不能遗漏细节。(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外科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