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款成“唐僧肉”内外勾结“造厂房”
武汉市四新新区南太子湖的一块土地,除了零星的几片庄稼外,就是半米高的杂草。然而就是这片荒芜的土地上,却被虚构出盖满了钢构和砖混厂房,并以此来骗取拆迁补偿。
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近日公开审理了武汉市四新生态建设管委会土地局原局长余新龙涉嫌滥用职权罪、贪污罪一案。余新龙伙同他人骗取国家拆迁补偿款435万元,滥用职权致使国家利益遭受91.2万元的损失。
公诉机关查明,2007年初,武汉某私营企业负责人蒋某得知武汉排水公司准备征用四新新区江堤街所辖的南太子湖土地,用于建设南太子湖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展工程,于是将此消息透露给时任江堤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的余新龙。在得知能“捞”到大把好处后,余新龙大为心动。双方共同商定虚构房屋面积,骗取拆迁补偿款,并合谋注册成立了武汉环湖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为了掌控整个拆迁过程,余新龙指使管辖南太子湖土地的武汉太子湖公司与环湖公司签订土地租赁协议,由环湖公司全权代表双方与征地部门洽谈赔偿事宜。
接着,在余新龙的操作下,太子湖公司和江堤街道办事处分别出具虚假材料,证明拆迁地块上有4650平方米的钢构厂房。排水公司按照这一材料,向环湖公司赔偿青苗、鱼苗及其他附着物等216万元,赔偿建筑物拆迁款435万元。
多重环节“失控”骗局一路“绿灯”
子虚乌有的“厂房”如何在层层审核中一路“绿灯”?记者近日采访了多名熟悉案情的人士发现,这一并不高明的骗局竟然闯过了“四重关口”。
首先,“量体裁衣”画“厂房”,上级政府公章“作证”。余新龙等三人根据排水公司能够支付的补偿标准和总额,计算出可以骗取拆迁补偿的建筑面积,伪造出拆迁房屋示意图和平面结构图,并由太子湖公司和江堤街道办事处分别加盖公章,证明“情况属实”。
其次,买通中介机构,“评估审核”顺利过关。蒋某找来几张在别处拍摄的厂房照片和“房屋示意图”等,提供给负责该项目的评估公司。在未实地测量的情况下,评估公司炮制出评估结果。
由于征地拆迁时间紧,建设、规划等相关部门也未到实地深入调查就顺利“过关”。
排水公司本应对审批、规划等手续进行全面核查,但负责此事的拆迁科副科长赵志勇也被余新龙等人拉拢入伙。最终,排水公司的审查走走过场,草草与环湖公司达成补偿协议。
新华社记者 徐海波 李劲峰 (据新华社武汉10月29日电)
【专家建议】
推广征地拆迁全程审计
“拆迁款之所以能成为土地局长口中的‘唐僧肉’,关键在于缺乏足够透明度。”研究征地拆迁问题的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齐睿说,目前各地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办法已较为完善,但在实际操作中,不少地区对补偿标准、对象、范围等要素并未公开透明,滋生了暗箱操作、虚列冒领等歪风。
专家建议,应严格执行审核、测算、评估、复查等监督程序,改变当前对征地拆迁补偿安置以事后审计为主的现状,探索推广征地拆迁全程审计,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