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全覆盖让群众方便看病
农村是医疗卫生事业比较薄弱的地方。为了改善条件,方便就医,淮安从建立十五分钟健康服务圈着手,在全市116个乡镇卫生院、1259个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实施网络全覆盖,做到小病不出村,不用赶车排队,保证十五分钟就近就医,筑起了340万农民的健康保证。
在卫生站建设上,淮安坚持了六个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图纸、统一设备、统一设施、统一色彩、统一考核。在楚州区车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记者看到,按照标准,诊疗室、输液室、药房、观察室、计生室全分开,同时配有空调、彩电、躺椅。贴在墙上的表格,清楚地表明全科医生联系的电话和服务人群,让人一目了然。全科医生团队还负责为群众建立健康档案、出诊巡诊及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
为了就诊更快捷更方便,淮安大力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建立了网上刷卡服务平台。市民在市县乡镇四级医疗机构就诊,全部实行刷卡,看病随时报销,极大地提高了医疗服务效率。
在此基础上,淮安研发了符合卫生部标准的居民健康卡。该卡在功能上实现了两个突破,一是就医一卡通,具有预约、挂号、就诊、收费、查询等功能,二是实现了个人健康信息存储、跨地区和跨机构就医数据交换、费用结算和金融服务。为此,淮安成为了全国居民健康卡发放试点城市。
利民惠民让群众看得起病
淮安从让群众看得起病这个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环节着手,在降低医疗费用,扩大保险覆盖外,加大困难群体医疗救助力度,建成了低保对象医疗救助同步结算平台及四免四优惠诊疗服务、慈善大病救助等多元化救助机制。
淮安还在真情服务上下功夫。近几年来,他们每年都坚持开展千名医生进社区、千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手术、为腭裂儿童实施免费矫正手术。
针对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淮安为全市百万老人进行以全胸透、B超、肝功能为主的十项免费体检,发放夕阳红优惠就诊卡,并在全国率先建成全覆盖的老年健康档案、慢病管理档案,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提升淮医水平让群众看得好病
在2000多年的历史积淀中,淮安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淮医学派。近年来,卫生部门在围绕弘扬淮医学派上大做文章。
医疗部门首先着力打造一批名医名院,改善医疗条件,提高医疗水平,加强医疗卫生单位现代化建设,以名院引领卫生事业的发展。同时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在北京、上海等地设立人才引进基地,招募了一批青年才俊,汇聚了一批省内领先、国内先进、国际有影响的高层次医学人才。
在选派近200名医生海外进修的同时,还定期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到淮安讲学,同北京、上海的大医院进行合作,借梯登高,让淮安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北京、上海的优质医疗资源。
在目光向外的同时,他们建立了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和科研资助专项资金,每年开展淮医文化节活动,设立淮医金牌奖和银牌奖。根据淮安现有的资源,在全国首创性地设立了淮医名人馆,收录了历史上的医学名人和当代的专家学者,得到了卫生部的高度评价。这一切都为让老百姓能到好医院找好医生能看好病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本报记者尹学尧通讯员陈前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