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2:目击
     
本版列表新闻
市民巡访团坚持不懈抽查工地有成效——~~~
市民巡访团坚持不懈抽查工地有成效——~~~
     
2013年07月24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市民巡访团坚持不懈抽查工地有成效——
扰民投诉持续减少
曹刚 陈梦泽
■ 一个小组每次会抽选3个寻访点
■ 拍下工地铭牌与信息是检查的标准步骤
■ 记录不足之处是市民巡访团的职责
■ 每检查一个工地,巡访团员都要统一打分
  本报记者 曹刚 文 陈梦泽 摄

  记者近日跟随市民巡访团走访多个工地,感受巡访员的执着与辛劳。

  早晨8时,十多顶“安全帽”在人民广场集合到位。直到出发前5分钟,谁也不知道将负责哪个区县哪个工地。全市7000多个工地,谁也没法临时抱佛脚,突击准备。

  巡访员平均年龄超过60岁。文明施工测评始于2010年3月,每月3天,每个区县抽查5个工地。

  出发前先分组,由组长抽签定区县;测评时间不固定;随机抽查工地——只为公平,以真实反映工地日常表现。

  3名巡访员头戴安全帽,坐在车里无人脱下,显然早已习惯。上车后,先分工。

  63岁的组长张培纶负责拍照,所有扣分点须有照为证,每个工地至少拍10张。64岁的金美丽做问卷调查,问题涉及工资、培训、维权等多方面。66岁的李荣光记录工地信息,逐项打分。他是执笔者,哪怕多扣0.1分,也需3人协商。

  垃圾或黄沙堆在工地,没关系,如不及时覆盖,就扣“扬尘”分。大门掉漆,地面坑洼,不贴维权告示牌,隐瞒负责人电话……都是扣分点。

  测评一日,补贴百元。中午常去小面馆吃饭,下午坐地铁公交回家。到家不休息,还要为每个工地建电子文档,贴照片,写总结。

  近3年,“倒数工地”和扰民投诉持续减少。以前沿马路上的车轮印,一路找寻,就是工地。现在施工车出门前都会冲洗干净,轮印早已消失。测评黄浦区127街坊项目时,布满绿色植物的工地外墙令三人眼前一亮。“轮印没了,绿墙有了,就是阿拉的成就感。”张培纶笑言。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广告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特别报道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民生新闻
   第A10版:科教卫新闻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评论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财经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地产资讯
   第A25版:长三角
   第A26版:社会·生活/长三角
   第A27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广告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目击
   第B01版:教育周刊
   第B02版:暑期生活/教育周刊
   第B03版:教育周刊/校园内外
   第B04版:校园内外/教育周刊
   第B05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06版:人才周刊
   第B07版:人才周刊/招生培训
   第B08版:招生招聘/人才周刊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1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3版:汽车周刊/汽车资讯
   第B14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第B15版:汽车周刊/我爱我车
   第B16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扰民投诉持续减少
广告
新民晚报目击A32扰民投诉持续减少 2013-07-24 2 2013年07月2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