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60年的发展,一汽集团逐渐跨入世界知名汽车企业行列。从2005年到2012年,一汽已连续 8年入选“世界500强”,位列世界500强第165位。2008年至2011年,在国资委中央企业负责人年度经营业绩考核中,一汽连续被评为A级。2012年,一汽因经营效益成果显著,又成为国务院国资委通报表扬四家重点盈利企业之一。2012年,一汽销售总量达264.6万辆,并以982.87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中国500强最具价值品牌的第9名,国内汽车企业品牌价值第1位。
激情燃烧
奠定汽车工业基础
中国汽车工业的历史大幕正式展开于1953年。这一年,一群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在长春南郊,建立起第一汽车制造厂,也就是今天的中国一汽。那时候,国家一穷二白,这群满怀理想的年轻人,却用自己的发奋图强,开启了一段激情燃烧、理想飞扬的岁月,并实现了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脱胎换骨。
60年来,中国一汽为中国汽车工业创造了诸多财富,其中,不畏艰苦、迎难而上的奋斗精神,大概是中国一汽发展历程中最为宝贵的财富之一,同样也是中国一汽得以成就技术、产业、人才等一系列财富的基础。种种财富的积累,成为中国一汽坚守国家和产业发展重任的最佳证明;与此同时,市场经济和中国汽车产业的不断成熟与发展,也在推动一汽开拓前行的步伐。时至今日,中国一汽已发展成为中国汽车行业最具规模和雄厚基础的企业集团,中国一汽对汽车产业、自主产业的持续投入、不遗余力,也形成了支撑企业稳健发展的主模型和体系能力,为未来的竞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重视技术
完善企业布局
一汽的发展是在我国对外开放的大环境下进行的。对外开放使一汽进入了以全球视野、引进全球资本和技术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引进先进技术,推动产品转型结构升级。在技术引进方面,一汽走在了全国前列。早在1978年上半年,一汽便对日本11个汽车厂逐一进行对口学习考察,并第一次引进了丰田生产方式。1988年5月,一汽完成了德国大众公司奥迪技术的引进,在消化与吸收的基础上开发了“小红旗”轿车。1991年,与德国大众公司合资建立15万辆轿车生产基地,开始由传统轿车制造向现代化轿车生产转变。2002年6月天一实现重组,同年8月,一汽实现了与丰田的合作。与日本马自达开展技术合作,借用平台,赢得效益。2009年8月30日,一汽通用轻型商用汽车有限公司挂牌。
整合国内外资源,完善企业发展布局。1953年7月15日,一汽在长春奠基,一直到改革开放之初,一汽只是一个位于长春的企业。从“十五”开始,一汽着手整合国外内汽车发展资源,逐步完善企业发展的战略布局。
开发国外资源,开拓国际市场。在不断拓展国内市场的同时,一汽积极参与国际汽车贸易与循环,逐步建立起全球生产经营体系。早在1984年一汽就开始了海外市场的开拓工作,到2012年末,已累计出口整车26万辆,形成了俄罗斯、南非等战略市场,发展了越南、乌克兰、阿尔及利亚等重点市场,开拓了朝鲜、巴基斯坦、叙利亚、安哥拉、乌拉圭、秘鲁等机遇市场。
2011年12月8日,一汽海外事业部成立,标志着一汽的国际化发展步入了正规化、组织化、系统化的发展轨道,为一汽进一步走向国际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改制成功
赢在新起点
当一汽60年的时候,她已经完成这场关乎其未来命运的蜕变。2011年6月28日,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2013年4月,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届董事会正式成立,独立董事正式参与企业经营决策。企业实现了向股份制体制的重大转变。
作为我国汽车工业的元老企业,一汽是我国大型国有企业和计划经济的典范,建厂之初便承担了大量政府性职能,这种传统的工厂体制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进行彻底的改革。对此,一汽不畏艰难,直面挑战,开始了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现代汽车企业制度的改革。
持之以恒
推动自主品牌建设
在中国汽车工业60年的筑梦历程中,中国一汽交出的成绩单也许并非完美无缺,但历经60载的发展,今天的中国一汽还是建立起了一个较为完善的体系结构,为未来的持续前进储备了充沛的能量。
现如今,“让理想飞扬”的全新红旗已经在路上,满载着过往的荣光,同样也满载着全新的期待。在中国汽车工业60周年这样的时刻,中国一汽也站在全新的起跑线上,引领中国自主品牌搏击高端市场,践行熠熠生辉的“中国梦”。这个共和国汽车工业的长子,将继续以自主实力肩负众望, 以壮国发展为前行旗帜,不忘初衷,执着前行。中国人的汽车梦,大器未晚,恒久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