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秋色好,寿星养生有高招。在2013年度“上海十大寿星”的评选活动中,荣获“十佳百岁风采寿星”的沈其端老先生(见图)面对笔者求教养生之道时,不紧不慢地回答道:“一日三笑容颜俏,七八分饱人不老。相逢莫问留春术,淡泊宁静比药好。”
好一个“淡泊宁静比药好”的留春术!
生于1910年的沈其端,今年已是高寿103岁。他祖籍福建福州,祖上经商,家境可谓殷实。上世纪30年代,当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蹂躏福州时,他逃难到了上海。在乱世中,他艰难创业,办了一家皮革厂,经他多年打拼,生意逐渐红火。解放后,他成了国营制革厂的业务骨干。膝下有五子一女,其中有三个大学生,两个企业家。退休后,他迷上了书法艺术,曾在鲁迅公园以林荫大道为“宣纸”,以湖水为“墨”,书写“地书”艺术,以其为骨干的“地书”志愿者服务队在上海滩小有名气,成为鲁迅公园的文化招牌。几年前,他从电视“新闻坊”中听到上海复馨敬老院的先进事迹,便自己主动找上门,要求入住。
老寿星在敬老院中独居一室,我们进得房来,但见老人脸色红润,一头银发,尽管已百岁高龄,却耳聪目明,精神矍铄。随行的医生出了一道题:100减7,多少?他很快回答:93;那93减7,又是多少?医生连续这样减7五次,他都算了出来,可见他的认知能力不减当年。老寿星还拿来算盘,“三下五去二,四下五去一”,打得像模像样。最后老寿星还当场挥毫,在宣纸上写下“观海听涛”四个大字,运笔潇洒自然,字迹浑厚圆润,果然一手好字。
护理人员告诉我们,原来老寿星身体挺棒的,行动自若。前两年有次晚上如厕时,看到有只蟑螂,他反应很快,用脚去踩,不想脚下打滑,结果摔断了股骨。后采用保守疗法,在敬老院护理人员的悉心照料下,竟奇迹般地站了起来。如今他日常生活基本自理。
对于自己的“淡泊宁静比药好”养生经,老寿星说,淡泊宁静的心态是促进健康长寿的法宝,豁达大度从容过,心态平和寿自高。有了豁达淡泊的心态,保持一颗平常心,就不会在世俗中随波逐流,追名逐利;就不会对身外之物得而大喜,失而大悲;就不会对世事对他人牢骚满腹,攀比嫉妒。为了培养自己淡泊宁静,他潜心书法艺术。原来沈老年轻时练过书法,后因忙于工作,疏于练习。退休后,特别是他的老伴去世后,他重拾旧好,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认为写毛笔字能动手动脑,既锻炼了身体,又锻炼了思维,可谓是一举多得。当年在鲁迅公园写地书,年近期颐的他几乎90度地弯着腰,用自制的“自来水毛笔”在地上写自己的人生感悟,而且一写就是一上午,挺累的。可沈老幽默地回答:“风中残烛,越吹越炀,跨过百岁,老树新芽。我写得忘情就不觉得累了。”结果有好多人拜他为师,参加到“地书”志愿者服务队中。上海“第一老人”苏局仙当年有人问起他的养生之道,苏老回答:“惟书法而已。书法也是一种运动,写字要运动手、腕、臂,这样可以舒筋活血,只有呼吸配合,才能一身之力到毫端。”这与沈老的“书法养生”是如出一辙。沈老写的“观海听涛”,其所含的意蕴是与他倡导的“淡泊宁静比药好”也是一致的。
沈老先生还是“淡泊宁静比药好”养生术的身体力行者。对慕名而来的求教者,他说得最多的就是:“乐观精神,心情平静。悲喜勿过,任其自然。淡泊名利,知足常乐。”对于为人处世,他的态度是:“宽厚大度,忍最高。遇事让人三分,是英豪。流言蜚语任它去。莫畏人言,吾自孤行。”对于饮食方面,沈先生的心得是:“少盐多醋,经常散步。少荤多素,劳逸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