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赵佶有署“宣和殿御制并书”的《芙蓉锦鸡图》传世,一羽锦鸡栖于芙蓉花的折枝上,图上题诗:“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鷖。”知其意在颂扬鸡的“五德”,芙蓉仅是背景。而稍后的南宋画家李迪的《红白芙蓉图》,则是一件以芙蓉花为主题的经典作品,代表了宋代工笔花鸟画的极高成就。
《红白芙蓉图》由两幅小品组成,一幅《红芙蓉图》纵25.1厘米,横25.4厘米,另一幅《白芙蓉图》纵25.2厘米,横25.3厘米,绢本设色。原为清朝宫廷所藏,为两幅独立的册页,后流入日本,依日本茶道的欣赏习惯装裱成一对挂轴。1957年2月被指定为日本国宝,收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李迪,河阳(今河南孟县)人,生卒年不详。《图绘宝鉴》称他:“工画花鸟竹石,颇有生意。”史料记载他供职于南宋孝宗、光宗、宁宗三朝的画院,而此两图左上角,均以小字署:“庆元丁巳岁李迪画。”时乃1197年,已是南宋宁宗朝,南宋已有70年的历史了。而《红白芙蓉图》,确也体现了宋代院体绘画体察物理、写景状物的极高成就。画面上各画两朵盛开的花,但花朵的大小、向背,构图的虚实、疏密,既错落有致,又相互呼应,精心组合,大气端庄。而勾勒的精微,将花瓣的收放形态、花叶的穿插翻转,无微不至,形神毕肖地展现于画绢。尤其是花朵色彩的晕染,无论是白芙蓉花瓣的明、暗过渡,还是红芙蓉的由白而向粉红,由粉红而向深红的过渡,虽然色彩厚重,却都画得十分自然、优美,层次丰富,体现出中国画对于光感和色感的独特的表达方式。色彩虽明丽,但整幅画依然不失中国画特有的宁静幽雅。毫不夸张地说,这两幅画展示了中国工笔花鸟画的极高技能和非凡魅力。张德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