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野平(1910—1990),幼承家学,喜爱绘画,16岁后专攻山水。初学王石谷、王鉴,后师石涛及宋元诸家画风。1949年前曾任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教授。1949年后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室副主任,1960年任教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83年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所作笔墨苍润拙朴,格调清新明快,画面气韵生动。1988年6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出版有《应野平山水画辑》《应野平山水画册》等;擅书法,以隶书见长。间作诗词,亦清新隽雅。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协常务理事,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上海中国画院画师。
此幅《松涛流水图》是应野平1980年所作,是他晚年的作品,尺寸:61×34cm,题识:松涛流水发清音。庚申秋应野平。钤印:野平、四上黄山觉画难。进入80年代,随着文革后的山水画大家吴湖帆、贺天健等相继去世,海上画坛出现了一个新的时代。应野平先生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果,进入不断探索、不断变革、不断创新的阶段,而终于走向成熟的境界。他认为“变法”不可能天天有, “试法”却不可一日无。此幅山水画画面水墨淋漓,横竖、大小的墨点以干湿焦枯丰富多彩。湿而不烂,枯中带润,苍莽华滋,浓淡枯湿浑然一体,在一片富于浓淡变化的泼墨之中留出一定空白,皴以枯笔式飞白。这幅作品的风格相对他早中期的作品而言,显得更加简略,滋润豪爽,韵味十足,厚重感强,构图独特,气韵沉雄,拙朴自然,墨意俊逸,气势磅礴。
应野平晚年的作品笔触大、线条粗、力度足,一改以前秀丽的风格。作品既气势壮阔,情调高雅,又朴茂苍劲,雄浑有力。特别是成为他一家面目的水墨写意山水,云气氤氲,峰峦飘没,村麓沉雄,泉瀑清澈,欲雨欲霁,非烟非雾,读后令人心魂激荡,神思飞越。
应野平在他60余年的艺术实践中坚持做到两个不束缚:不为一宗一派的古人技法所束缚、不为自然所束缚。三个不重复:不重复古人、不重复他人、不重复自己。在自我否定和永不满意的前提下做无止境的求索,经过三次大病三次大变法,四上黄山,闯出了一条从学古、写生、创新的艺术发展之路。巧妙地将造化和传统糅合在一起;博采众长,用宏取精,独辟蹊径,走出了从写实、写意变化为泼墨泼彩的艺术三部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山水画风格。这画风,苍润浑厚与峻爽明快兼而有之,气韵生动且意蕴深邃。加之朴美之书法,隽永之诗章,堪称集三绝于纸褚,筑新殿于旧垒。 宣家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