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0: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12月28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饶有清香是古墨
崔瑶
  ◆崔瑶

  墨是“文房四宝”之一,历来备受文人雅士、书画名宿的青睐。古人云:“有佳墨者,犹如名将之有良马也。”一锭良墨对书画墨客来说不仅是文房用具,更是至爱之物。乾隆年间的《歙县志·食货志》将墨分为三大宗系,分别是:文人自怡、好事精鉴、市斋名世。

  文人自怡指的是文人自制用来珍藏玩赏的墨。历来能书善画者都喜“墨趣”并贪“墨香”,赵孟頫赋诗咏墨“古墨轻靡满几香,砚池新浴灿生光”;大文豪苏东坡也留下“茶墨俱香”的美谈,将茶与墨视为一生至爱。文人清高,对墨倾心,不愿用千篇一律的墨锭,便开始自设墨的样式,再附上室名斋号,甚至诗词佳句,或随身携带,或做文房清玩,自制墨就此诞生。唐韩熙载制的“麝香月墨”、宋苏轼制的“雪堂义墨”,清纪晓岚制的“观弈道人吟诗之墨”,无不体现着墨文化的雅趣。这些自制墨不仅“百年如石、一点如漆”,更加融入了古代文人雅士的情趣寄托,因此成为后世收藏者苦苦追寻的精品。

  好事精鉴则是社会名流定制或鉴制的用于结交馈赠友人的墨。唐代李白曾写过一首《酬张司马赠墨》,明代宋珏也写过《谢赠墨》,这里的“赠墨”不是今天我们所说的为他人题字或题画,而是友人馈赠的专门自制或定制的墨锭。文人雅士们信奉“唯金石可长久”,便以墨会友表真情。这些定制的赠墨,从松烟到香料再至做工都十分考究,“上党碧松烟,夷陵丹砂朱。兰麝凝珍墨,精光乃堪掇”,诗仙说这样的好墨要“锦囊养之怀袖间”。

  说起市斋名世之墨,最有名的莫过于“落纸如漆,万载存真”的徽墨。徽墨因宋徽宗时期的徽州府而得名,代代相传,延续至今。徽墨发展到清代,出现了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胡开文为代表的“徽墨四大家”。他们的“艺粟斋”、“鉴古斋”、“函璞斋”、“开文墨店”所制作的精品名墨在今天的古墨收藏市场上可谓“黄金易得,一墨难求”。早在1995年汪节庵制的《御题西湖十景诗彩墨》就以高达55万元的价格落槌。

  馨罄斋居士写古墨:“纵然年岁风流过,饶是清香有余沉。”大凡钟情古墨收藏的人,把玩珍藏的古墨时都会将墨拿在鼻下轻嗅,淡淡的幽香浸透古今,以达到物我合一、古色古香的境界。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专栏
   第A05版:民生十问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读者之声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专版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家装专版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漫画世界
   第B12版:视觉产生/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旅游火柴伴我游神州
古民居偶得清代胡田窑砚滴
饶有清香是古墨
我的断柄“五字刀”
珍本“毛选”今犹在
新民晚报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B10饶有清香是古墨 2013-12-28 2 2013年12月2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