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这周,又判了一个骗子——今日之域中,骗子一物,早已不是什么罕见的东西,所以一个骗子,判了无期,又有什么了不起呢?但这个骗子王媞,却有一点“独到”,她拿租来的20多套房子,“卖”给了27位名人,骗得5800余万元人民币,这些“买房”的名人中,既有奥运冠军罗雪娟、杨云、邹凯等等,又有文艺明星王丽坤云云。
于是舆论之间,便有责备明星们“头脑简单”的——他(她)们为什么对于王媞如此轻信,以至于纷纷解囊?因为王媞“卖”给他们的,都是“低价房”乃至“成本房”,几乎要比市价便宜一半,所以趋之若鹜,所以争先恐后,赶紧将几百万大洋捧给她,直到真正的房主、出租人来敲门,才知道上了大当。
但依我看来,明星们的脑子并没有“进水”。他们为什么对于王媞笃信不疑?因为王媞是同道的“女友”,更因为王媞自称“高官子弟”,说她的母亲是个“副省级”,所以她的手里,可以有“低价房”乃至“成本房”——这个“谎言”,在我们的生活中,或许并不离谱,一个这样的“子弟”,凭着“母亲”的权势,拿得到“成本房”,甚至拿得到“开发商专为建委留的内部房”,这样的事儿,恐怕也是有的吧。所以信以为真,所以一点疑问也没有。王媞其实只是个平头百姓的“子弟”,她“搞机电装配”的父母,也不能给她弄到什么“成本房”,所以只好把租来的房子再“卖”出去——但如果她是真的呢?
骗子固然可恨,上当的也固然可叹,但骗局的背后,往往会有更深的原因在。比如说某地一骗,冒充“大盖帽”,半年之间,竟吃遍了几十家酒店。善良的店主,为什么这么容易上当?因为我们的“大盖帽”,虽说大多是好的,但持权横行、靠权吃权的,也不是个别,所以一个骗子,戴着大盖帽去吃白食,老板们也不觉得多么可疑,甚至于“宁可错吃一千,也不得罪一个”呢!又例如某地一骗,假冒“无冕”,诈了当事人几十万大洋,为什么如此轻易得手呢?也是因为我们的“无冕”,同样大多数是好的,但从“有偿新闻”到“有偿不闻”,再到利用“曝光”敲竹杠的,也不是没有。某报驻某地记者站站长,不是专做这样的“局”吗?抓到人家一点小辫子,然后坐下来谈“价钱”。这些本来“不像”的骗子,反倒被有些人误以为“货真价实”、就是这个样子呢!所以与其仅仅指责上当者的轻信,还不如往骗子的背后再想一想——比如文首这个王媞案,比明星们的“头脑简单”更可叹息的,究竟是什么?
当然骗子的得逞,也并不只是骗了善良的人们,还有一类“上当”者,则是有着更深一层的原因。比如某市交通局局长的办公室,突然来了个“省反贪局专员”,局长当场冒出冷汗,赶紧带着“专员”去豪宴“接风”,又给一笔不是小数的“活动经费”。后来东窗事发,才知这“反贪专员”乃省城一无业游民,而局长大人的黑白清浊,也就不言自明了。至于某地有男性骗子,冒充三陪小姐给当地要员一一写信,以“公开那一夜的事”相要挟,结果还真收到三笔汇款!这种类似荒诞的“骗案”,难道只是一点“轻信”那么“简单”吗——这当然是扯开去的话题了,但又似乎并未离题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