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才龙50岁出头,生活中坎坷不断。他母亲患有精神疾病,父亲常年卧病在床;13年前,他遭遇车祸,落下三级伤残,妻子弃他而去。为养家糊口,他只好靠拾荒为生。不过,蔡才龙是个有心人,走街串巷中,他发现小区居民经常不是出门忘了关门窗,就是下车后没关好轿车门窗,小区盗窃案件时有发生。2012年底,他向居委会毛遂自荐做起平安志愿者,每天三次在社区巡视。
早上,他提醒大家“出门关好门窗,注意财物安全”,中午是“煤气关好,注意人身安全”,晚饭后则喊一句“睡觉以前,注意关好门窗”。春去秋来,清脆的铜铃声成为小区居民耳旁独特、亲切的平安铃声。有一次,老蔡去探望亲戚赶不及晚上回来摇铃,第二天一早,几个邻居问老蔡:“你是不是病了,怎么昨晚没听到你摇铃?”看来,老蔡的铜铃声已经在居民心中扎了根。对此,老蔡很感动:“一枚铜铃摇出了我的人生价值。”
最初他是摇动铃铛,后来改成电喇叭。居民楼整修工程启动后,他增加了新内容:“房屋改建期间,请做好安全防范,配合施工队作业。”平时,他还帮助居委干部查找不文明现象。有一次,一位业主将建筑垃圾堆在车库旁,老蔡发现后,多次上门劝说,打动了对方,垃圾很快被运走了。
一年做下来,老蔡萌生出组建“平安摇铃队”的想法。他把几个拾荒人喊到一起,鼓励大家“拾荒者也可以为社会多作贡献,同样可以得到大众的尊重。”如今,已有三人加入了“摇铃队”,一起为平安尽力。
通讯员 陶金晶 本报记者 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