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2:阳光天地
     
本版列表新闻
~~~——记浦东书院镇平安志愿者蔡才龙
~~~——记浦东书院镇平安志愿者蔡才龙
~~~——记浦东书院镇平安志愿者蔡才龙
~~~——记浦东书院镇平安志愿者蔡才龙
~~~——记浦东书院镇平安志愿者蔡才龙
     
2014年01月21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居民惦记他每天三次摇铃声
——记浦东书院镇平安志愿者蔡才龙
陶金晶 孙云
■ 老蔡以热忱赢得大家的尊重 本报记者 孙中钦 摄
  肢体残疾人蔡才龙在浦东书院镇的第一居民区里名气很响,只要提起“那个摇铃的”,人人都知道就是他。第一居委会的工作人员说,自从2012年底起,蔡才龙主动在社区内一日三次巡视,提醒大家注意安全,不要乱扔和堆放垃圾,小区治安和卫生状况越来越好。2012年第一居民区发生过几起入室盗窃案,2013年则下降为零,蔡才龙功不可没。

  蔡才龙50岁出头,生活中坎坷不断。他母亲患有精神疾病,父亲常年卧病在床;13年前,他遭遇车祸,落下三级伤残,妻子弃他而去。为养家糊口,他只好靠拾荒为生。不过,蔡才龙是个有心人,走街串巷中,他发现小区居民经常不是出门忘了关门窗,就是下车后没关好轿车门窗,小区盗窃案件时有发生。2012年底,他向居委会毛遂自荐做起平安志愿者,每天三次在社区巡视。

  早上,他提醒大家“出门关好门窗,注意财物安全”,中午是“煤气关好,注意人身安全”,晚饭后则喊一句“睡觉以前,注意关好门窗”。春去秋来,清脆的铜铃声成为小区居民耳旁独特、亲切的平安铃声。有一次,老蔡去探望亲戚赶不及晚上回来摇铃,第二天一早,几个邻居问老蔡:“你是不是病了,怎么昨晚没听到你摇铃?”看来,老蔡的铜铃声已经在居民心中扎了根。对此,老蔡很感动:“一枚铜铃摇出了我的人生价值。”

  最初他是摇动铃铛,后来改成电喇叭。居民楼整修工程启动后,他增加了新内容:“房屋改建期间,请做好安全防范,配合施工队作业。”平时,他还帮助居委干部查找不文明现象。有一次,一位业主将建筑垃圾堆在车库旁,老蔡发现后,多次上门劝说,打动了对方,垃圾很快被运走了。

  一年做下来,老蔡萌生出组建“平安摇铃队”的想法。他把几个拾荒人喊到一起,鼓励大家“拾荒者也可以为社会多作贡献,同样可以得到大众的尊重。”如今,已有三人加入了“摇铃队”,一起为平安尽力。

  通讯员 陶金晶 本报记者 孙云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上海两会·声音
   第A05版:上海两会·关注
   第A06版:上海两会·焦点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焦点
   第A09版:特稿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科教卫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法治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广告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财经新闻
   第A26版:专版
   第A27版:夜光杯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阅读/连载
   第A30版:目击
   第A31版:读者之声
   第A32版:阳光天地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精华线路/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诗意居住
   第B04版:域外风情/新民旅游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专版
   第B15版:专版
   第B16版:专版
居民惦记他每天三次摇铃声
申城残疾人每月可获车贴35-50元
两万视障人士可就近“看”电影
残疾人戏剧表演班招生
18个“孩子”的贴心“家长”
新民晚报阳光天地A32居民惦记他每天三次摇铃声 2014-01-21 2 2014年01月2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