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的城市马路边、人行道上,也设有铁质痰盂,上面有铁条,行人吐痰,此处入“盂”,尽管周围痰迹累累,也算是文明之举。
如今,这两种情况早已烟消云散,完全绝迹了。痰,大概有了另外的好去处,清洁卫生上了一个新台阶,文明又进了一大步。
但是,如今不尽如人意的吐痰仍然时有所见,除了极个别的仍然是随地吐痰外,尚有以下的一些新吐痰习俗,有待用文明来纠正它。
譬如,如今每一个地铁车站,都有塑料袋式的垃圾桶,乘客扔垃圾十分方便,生活垃圾都往里头扔,包括刚刚看完废弃的报刊杂志。可是,垃圾桶旁边会有这样的情况,让人感到非常“腻腥”:有人向垃圾袋里大擤鼻涕、大吐其痰!此举实在大煞风景!
地铁垃圾桶里有了鼻涕与痰痕,给本来可以回收的垃圾分类带来了麻烦,给清扫人员、分类人员带来了下手时的难堪与困难,弊处是不说自明的。而且,在地铁里,还有一些捡拾报章杂志的老人,他们的捡拾,可能有废物利用、贴补家庭的成分在内,也是珍惜大自然资源、敬畏有字纸屑之善举。如果他们在所捡的报纸上,突然发现有一口浓痰,会作如何想?扪心自问,如果在你收到的报刊杂志上,也有这样的一口痰,你,感觉如何?
走笔至此,突然想起新西兰有这样的一条规矩:不允许任何人往垃圾箱里吐痰!新西兰大街小巷的每一个垃圾箱上面,都用繁简两种汉字写上:“此处禁止吐痰请使用卫生间”。
读者诸君,看了这条“垃圾桶语”,你意下如何?看来,即使小小的吐痰之举,也有待于我们进一步自律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