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走马换帅了。这异乎寻常的举动,让国人心头一凛。三峡怎么了?三峡集团怎么了?问号高悬,问题求解。提问三峡,是每一个中国人最庄严的权利。
悬泉瀑布、回清倒影的三峡,林寒涧肃、高猿长啸的三峡,已成中国文化的符号之一,是国人心头一个最美的意象,最沉重的情结。中国式乡愁重重叠叠的包袱里,必有一个角落珍藏着被李白、杜甫、郦道元们口角噙香爱抚过的三峡。
对今天的中国人来说,三峡还有一层意义:让神女坐立不安、惊世骇俗的三峡工程,那是全国人民一手一脚、集腋成裘建起来的。大坝里,可能有张家小儿子的零嘴儿、王家闺女的发卡,还可能有李家老太太的香葱钱、赵家老爸的汗衫……这一点儿都不夸张,有统计说,就目前完成的工程看,三峡工程建设基金占到投资总额的大头,这个基金,就是从1992年到2010年,居民购电时附加在电价上的三峡工程建设的“份子钱”。1992年哦,大家知道,那时的中国还不富裕,很多人还没挣脱温饱线,那样一点一滴的份子钱,是不少百姓从牙缝中挤出来的,真心不容易。
这样的三峡,这样的三峡工程,当然牵牵扯扯地让我们心疼。
三峡的问题,从一个多月前中央巡视组反馈巡视情况时,就见了端倪。今年2月17日,中央巡视组向三峡集团列出“问题清单”,直指一些领导人员亲友插手工程建设,招投标暗箱操作,有的领导人员违规占有多套住房。还有重大事项决策方面不规范不透明,选人用人决策问题突出等。
有意思的是,那会儿我们正触目惊心着,三峡集团的主要领导却急着一方面表示,对中央巡视组向集团公司反馈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坚持“零容忍”;另一方面又“表白”:2013年,集团公司反腐倡廉工作取得了新的明显成效,但“集团范围内一般性违纪违法问题每年都有发生”。
好吧,不知是否和“一般性”问题不断发酵有关,巡视组开出“问题清单”35天后,三峡集团一、二把手均换了新人。
手握“尚方宝剑”的中央巡视组,已经不止一次在反腐方面祭起霹雳手段了。中央巡视组过后,不断有高官去职甚至落马,和巡视中一一开列的问题清单大有关联。光是第二轮的6个巡视点,就有5个查出了腐败问题。细看“问题清单”,除三峡外,商务部“援外项目、内贸资金使用及内部管理廉政风险隐患较大,一些单位和个人利用行政审批、资金分配权谋取私利”;安徽“少数领导干部在房地产开发、矿产资源、工程建设领域和选人用人等方面以权谋私,腐败现象在一些地区和部门易发多发”……
像这样没有撤免之前,就如此“面批”某个部委或省区的,以前极其罕见。新一轮反腐初尝胜果,巡视制度的设立,“问题清单”的公开透明,功不可没。这种自上而下的监督,有很强的防范意识,一次一授权,巡视组建有组长库,每次随机抽取,监督者不容易被受监督者事先疏通,更不会遭遇此前反腐时经常发生的同级甚至上级党委的干扰,其反腐威力遂陡然大增。
问题是,常态的、制度性的“问题清单”,由谁来开?能否不要等到“问题”坐大?能否在腐败问题上,走出“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的三峡模式?
反腐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