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问篇载: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
微生亩,姓微生,名亩。古今学者一致认为他是一位隐士,年高德劭,故直呼孔子之名。
栖,禽鸟歇宿。栖栖,喻指奔波不定、忙碌不安。
“无乃……乎”是古汉语一常见句式,用反问形式委婉地表达肯定的看法,可译作“恐怕……吧”。
佞,多义,多数学者译此章之佞为“口才”或“能言善辩”,恐不妥,宜作“才智”。
疾固,学者多认作如今之动宾词组,译为“讨厌(或担忧)世人顽固不化”。此译殊不类孔子语言。唯有南怀瑾先生认为,“疾固”是孔子在说自己,意为“自己的毛病太深了”,或者“毛病大”(《论语别裁》)。这种理解把“疾固”看作如今之联合词组。疾有病义,固有陋义,本文同意南怀瑾先生意见。《辞源》《古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均无“疾固”词条,但有“固疾”一词,义为经久难愈的疾病,如《礼记·月令》“国多固疾”。联合词组演变为偏正词组。人们没有证据说《论语》记录者把“固疾”写成了“疾固”,但难免有此种联想。
用现代汉语复述此章:微生亩对孔子说:“孔丘,你怎么是一个奔波不定、忙碌不安的人呢?恐怕为了显摆才智吧?”孔子说:“不敢显摆才智,奔波忙碌是我的老毛病了。”
此章可从两方面解读。首先,隐士不理解或不同意孔子执意改造无道社会。微生亩依仗老资格,更不客气,直呼孔子之名不说,还挖苦孔子卖弄、炫耀,尽管语气还算委婉。从中可以看出,隐士与孔子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不同。
其次,孔子面对隐士的质问、讽刺,甚至斥责,从不正颜厉色地反驳。这缘于孔子对隐士人格的尊重,如前文所示称隐士为“贤者”,以及孔子仁慈、宽宏、包容的心胸。陈寅恪先生“同情的理解”,两千五百年前孔子早已做到。具体到对微生亩,孔子以谦虚的态度进行自嘲,让微生亩再无话可说。谁都明白,孔子的自嘲,是对自己的肯定,而不是否定,表达出“栖栖”改不了的坚定。唯有智者,才会幽默。幽默是一种软实力,形式轻松,内蕴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