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王勇博士送给我一本他主编的纪念他祖父、小提琴教育家、演奏家王人艺教授的专著——《人琴合一·艺海天涯》。王勇曾任上海电视台主持人,现在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研究。我一口气把书读完,该书语言朴素、真挚,汇集了大量的历史材料,还附有很多珍贵的照片、王人艺的学生写的回忆文章等等,对于喜爱音乐,尤其是想了解中国近代现代音乐史的人来说,一定会爱不释手。
我和王人艺、邓宗珩夫妇是多年的邻居。有趣的是我和王先生的交往,和“小提琴”毫无关系。王先生喜欢围棋,他曾获上海高校教工围棋赛亚军。当年我的一位同事是围棋高手,“文革”前的上海棋院给予他一个“业余五段”的称号。大约是1970年的三四月间,我带这位同事造访王家,把他作为棋友介绍给王先生。他家的起居室算是宽敞,和当时每户人家一样,房间正中挂着领袖像,钢琴上方的墙面有一幅《沁园春·雪》的手迹,给房间增添了一份生气。王师母招待我们喝茶。她把桌子整理干净,给每个人送上茶碗,每一个茶碗下还放了一个瓷的托盘,师母斟上茶,少许茶水溅在桌上,她拿出白手绢,小心翼翼地擦拭干净——上海人家真是了不起,经过无数次政治运动、“文革”劫难、红卫兵抄家,他们坚忍顽强地守护着生活中的一份雅致和情趣。
户外是阳春三月,王先生依然穿着中式夹袄,就是在家中,脖子上也围着一条紫绛红和米色双拼的开司米围巾,看得出来,他的身体并不十分好。他的头发有些花白,穿戴十分整洁,衬衫是淡灰色的,袖口笔挺,熨烫得很道地,看得出有一双能干的手在关爱他。王先生谈吐温和儒雅,略带有一点忧郁。那天的话题无非是“围棋”,“下围棋的朋友”,“朋友们在“文革”中的遭遇”,“(淮海路)襄阳公园的围棋角”等等。
很凑巧,王先生的一位棋友李莲宝先生是我就读的五十一中学(现名“位育中学”)的物理老师,是上海教育界资深的“力学”权威。我告诉王先生,“文革”期间红卫兵挞伏李老师的“罪名”有两条:一是上课对学生严厉;二是每星期日必去襄阳公园下围棋。听到这里,王先生莞尔一笑:“下棋也是罪……”我的同事接过话头,谈及襄阳公园下围棋的茶室已被取缔,说那里是“牛鬼蛇神的联络点”,棋友们只能栖身于公园的亭子,在长凳上侧身而坐下围棋,上周日还看到李莲宝老师拄着拐杖(李老师一条腿遭红卫兵殴打致残),带着一搪瓷杯的茶在公园亭子里下棋……
在我的印象中,王先生说话永远是细声细语,但有一次例外。那是在周恩来总理逝世的次日,街坊间阵阵哀乐,那天天气特别寒冷,冬天似乎要永远停留在人间似的。我下班回家,看到王勇(当时约五六岁光景)和小朋友在楼底下玩捉迷藏,身后传来声色俱厉的呵责:“王勇,这两天你可别到处乱跑,听见没有!”转身一看,是王人艺先生,他眉宇紧锁,神态凝重,眼眶哭得又红又肿,他搂住快步跑回他身边的孙儿,一位饱经磨难的中国知识分子,倾注着他对伟人逝去的悲伤,他对时局的担忧,他对后辈的关爱。王人艺先生谢世已近30年了,我依然清晰地记得他清瘦、安详的面容和略带忧郁的神态。
十日谈
清明的回忆
明日请看《怀念舒展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