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比以前易受伤
记者留意到,不适的孩子各年级都有,有男生也有女生。老师了解后发现,孩子们或多或少吃了早餐,身体不适应该是天气忽然变热,一下无法适应所致。在阴凉处休息了一会儿后,孩子们陆续恢复了精神。
“每年放完暑假,这种情况也时有发生,体育老师上课时肯定要先降低运动量,一点点来。”学校一名老师告诉记者,从教多年,她发现现在的孩子似乎比以前容易受伤。平地上走路、转一圈会忽然摔跤,以致骨折;孩子们的自我保护能力也有待加强,一旦失去平衡,有些孩子显得很笨拙,不会用身体其他部分略作缓冲,直接磕得鼻青眼肿。
天气别成偷懒理由
秋冬季雾霾天气增多、春季雨水连绵,不怎么理想的气象条件,让一些学校的体育课经常以棋类运动、室内讲座等代替。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体育老师杨晨计算了一下,上学期约有1/3的体育课不适合户外开展。如今的孩子本来锻炼时间就少,如果再因天气状况阻碍了运动的脚步,身体自然就变弱了。
在本周末即将举行的上海市少代会上,嘉定区华亭学校八年级学生沈若菲的提案就是《让雾霾天的体育活动也有色彩》。
即便无法去户外,室内同样可以动起来。杨晨测试了孩子们在户外体育课时的心率状况,并据此设计了室内体育课的运动方案,使两者达到相似运动强度。即便一些学校没有室内体育场,在教室狭小的空间内也能完成——例如,两个孩子手拉手一起纵跳、锻炼下蹲起立,传接球游戏、根据指令做动作的“侦察兵”游戏等。
本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