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本土作者走向国际
近几年,少儿图书零售市场的比重规模一路高歌猛进,2009年,少儿图书零售增长10.48%,2010年增长11.08%,2011年增长11.57%,2012年是增长4.71%,而2013年依然保持了5.52%的同比增长速度。业界普遍看好中国童书市场,与正在成长中的一代父母十分舍得在孩子阅读上投资有关。欧美发达国家的童书占本国图书市场的份额一般在25%左右,中国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在开卷2013年少儿图书零售市场最畅销的100本图书当中,有89本图书是来自于本土。文轩的《草房子》重印150多次,销售超过1000万册,郑渊洁的“皮皮鲁总动员”系列、杨红樱的“笑猫日记”系列总销售都超过3000万册,而且,原创少儿文学读物的市场占有率已远远超过引进版同类产品。
此外,近十多年来,少儿文学读物“走出去”步伐也在加快,如高洪波的《小猪波波飞》在2013年博洛尼亚书展上版权输出到多个国家;曹文轩与巴西画家罗杰·米罗合作的绘本《羽毛》有十几个国家出版社引进或表达签约意向;上海画家唐云辉与儿童文学作家保冬妮合作的《花瓣狗》《等你来》等绘本作品,受到安徒生奖评委会主席玛利亚·基尔等权威人士的肯定。
内容:生命教育成为课题
童书越来越注重文学性与思想内涵,是目前童书出版一个可喜的现象,如何对待生命、如何待人接物,在童书中隐隐闪光。
陪伴三代人成长的经典,英国家庭首选图画故事书,英国幼儿园必备的教学用书《老虎来喝下午茶》由接力出版社引进出版,作者朱迪斯·克尔为3岁女儿写下一个异想天开的故事。这本书最值得思考的部分,是让孩子学会如何对待陌生人、如何与他人分享。
由新经典文化出品的“少年与狮子”系列《雅库巴》《齐霸威》则是法国教育部推荐读物。这两本绘本探讨了男孩成长的问题,如果在教育中时常感觉到阳刚的力量不足,那么这两本书的引进恰逢其时。
《有些时候,我特别喜欢爸爸》《有些时候,我特别喜欢妈妈》这两本书以小孩子的口吻,讲述了“有些时候我最喜欢爸爸(妈妈)”的理由,描绘出许多亲切而有趣的日常生活片断。比如爸爸带给他们的不仅仅是温暖和安全感,更有一点点冒险和捣蛋的机会。
芬兰画家托芙·扬松绘制的漫画《姆咪谷故事全集》创造了一个奇异而又真实的世界。作品告诉人们:永远,永远,让生命归于和平与安静,还灵魂以自由和轻松。正如姆咪所说:“我只想过平静的生活,种点土豆,做几个美梦。”
形式:立体图书更吸引人
越来越多的童书在看重画面之余,在展现样式上也开动脑筋,追求起三维化的立体书。立体书是一种玩具书,在国外被称作Pop-Up Book(弹弹书)。它突破了传统二维纸面的限制,创造了三维立体的空间,让一本平面的书变得可动、可玩。
《好饿的毛毛虫立体洞洞书》以3D页面全新呈现了毛毛虫的成长过程,书中特别设计了抽拉、转盘等细节,孩子们自己动动小手,就能让毛毛虫“爬”起来,在叶子上蠕动、在草莓的洞洞里穿来穿去,逼真可爱。而《猜猜我有多爱你》立体游戏书,拉一拉、翻一翻、转一转,就能让孩子看到小兔子张开双臂,看着小兔子倒挂在半空中,大兔子低头温柔的亲吻与呵护……
而九久读书人推出的詹姆斯·弗洛拉的《奶牛打喷嚏》《透明的捡屑人》《圣诞节的袋鼠》三绘本,带着鲜明的个人艺术风格:狂野,幽默,带着点荒诞,尤为有意思的是,詹姆斯特别设计了“彩页与黑白页”交叉混排的形式,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感。
专家:儿童是最好的读者
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表示,人才的匮乏、写作过快和想象力不足等问题,影响着中国儿童文学作品质量的提升。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在谈到阅读对象的时候说:“儿童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读者,但却是需要引导的。他们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未来的阅读水准。”童书越来越注重文学性与趣味性,也使得童书未来的发展仍然值得期待。 本报记者 乐梦融 夏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