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节要到了,我却想起了老人。
老人,是以前的儿童。岁月,把如花似玉的儿童,变成头发斑白的老人;岁月,把人生的历练和重压,一刀刀刻在老人的脸庞上。他们绽放、然后在岁月的河流中渐渐远去。然而,没有老人,就没有我们的现在;没有老人,也意味着没有未来的我们。
老人应该有他们值得拥有的舒适、安全、尊严,否则,当打之年的人们就有愧于他们。然而,一些事情却让我们叹息:前阵子网上打车软件风行,不少老人感慨不会打车了,被出租车抛弃了;老人希望身体健康,于是一个“保健品”市场应运而生,组织老人体检、旅游、讲座,然后将各种高价的所谓“保健品”推销给他们,吃了没用还算是好的,把养命钱、棺材钱都赔进去,那才叫惨!更有甚者,儿女“常回家看看”,竟然要写进法律才有可能得到保障,怎不让老人一声叹息?
对老人好,其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的下半部分换成“子”就成了一个“孝”字。《论语》中再三讲孝,“父母唯其疾之忧”(儿女生病时父母亲忧心如焚),“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母亲身体不好,大旅行家徐霞客毅然放弃远足,还专门带着母亲在家乡附近旅游),“色难”(光给父母吃好喝好不算好,还要能和颜悦色),“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知道父母年纪,既因为他们长寿而开心,又因为他们衰老而忧惧),等等,不胜枚举,读来无比温馨和温情。
切莫以为只是对自家老人好,人们还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没错,听起来甚至有些迂阔,却是多么美好的社会图景和人文关怀。
因此,与其坐而论道感慨“时间去哪儿了”,不如起而行之,好好地对待每一个老人,不管是身边的还是路上的,最低限度:至少不忽视、不淡漠、不忘记、不欺骗。因为,我们都将老去。
儿童节要到了,我却想起了老人:比起儿童已经受到的无微不至的各种关心,我们的老人应该也值得我们更多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