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沪上某媒体在网上组织调查,让网友给居委干部打分,从1分到5分。结果5000多人的投票,将近一半人给居委干部打了1分——低分。虽然,我始终觉得像这样的“调查”,其权威性、可靠性是“仅供参考”的,但看到这个“得分”,还是别有一样滋味在心头。
上海的居委干部,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就有好名声。人们说起上海城市的欣欣向荣,市民的安居乐业,无不赞叹城市“细胞”——居委会的作用。几十年来,居委干部们一如既往地兢兢业业,依然那么辛苦。怎么到了目下,时常弄得像“三夹板“:上级不满足,居民不满意?
就这个“得分”,我问了周围一些人。除了如“工作任务繁重,经常费力不讨好,得不到群众理解和支持”“居委承担了许多本该政府部门承担的工作”等议论,还听到了另一些不同视角的说法。
“不能否认居委干部的工作成效。”一位区政府信访办干部告诉我,他在接待群众来访中,只要一个电话打给居委干部,便马上得知来访居民在小区里的相关信息。在一些老城区,居委干部对辖区每家每位居民的情况都可以说出一二。房顶漏水了,居民找不到物业,就找居委干部。居委干部从不推托,四处奔波,督促物业修好了屋顶。这样的事,算不算居委干部职责?不管怎么“算”,居民受益了。居委干部承担的事,其职责边界往往是不可能十分分明,但他们都去做了,即使有怨言。
有一种说法,居委干部不应当承担行政事务,甚至批评政府部门不该派工作给居委。但持不同观点者说,“政府工作离不开居委干部”。一街道干部以政府的劳动就业政策为例。像黄浦区每个街道户籍人口平均十万,街道办事处劳动保障科公务员只有一二人;街道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十来个人,主要承担“窗口服务”。十万人口,还有众多外来流动人口,谁家有待业?谁家有困难?这些事,需要挨家挨户上门摸底了解,工作做得越细,政府的一系列为民政策落实就越到位。可以说,如果不是全市200多个街道以及几千个居委干部的亲历亲为,上海市、区政府的一系列劳动就业政策,就不可能让这么多老百姓得实惠。而对于居委干部来说,这仅仅是政府涉及居民直接利益的众多事项其中一件。
“要为居委干部减负”,这又是一个流行的说法。但怎么减?一位居委干部对我说了这样的事。街道经常要召开劳动就业招聘会,往往来现场的人不会多。居委干部就会接到上级要“拉人”的“指令”,于是硬着头皮四处“求爹爹拜奶奶”拉着居民去“捧场”。若问为何这样?答:“人多了,可以让领导开心。”居委干部做这样的事多了,负担会不重?“得分”还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