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电影《归来》,心情很沉重。那天夜里,我想起了多年前曾经读到过的一则故事,名为《老橡树上的黄丝带》,是一个源于真实生活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故事讲述在一辆行驶中的大巴上,弹着吉他唱着流行歌曲的青年人使车厢里满是欢快,但车后有一位中年人除外,他只是满脸忧郁地望着车窗外边。一个姑娘递给他一罐饮料,攀谈中,中年人说了他的事。他刚刚服完三年刑期被释放。释放前他给妻子写了一封信,信中说,他将坐上途经老家的巴士,如果妻子的生活没有变化,如果还欢迎他回家,就请在镇口那棵老橡树上面系一根黄丝带。而他如果没有看到黄丝带,就不会下车而随车远去,不再打扰妻子。眼看车子离小镇越来越近,前面不远就是拐弯口了,全车人都安静下来,中年人更是趴在臂弯里不敢抬头。突然,车上的人都欢呼起来,他们拉着那被释者叫他看窗外。只见那棵老橡树上,挂着数十上百根黄色的丝带在风中飘拂。
我忘记了那故事的主角是史密斯,还是约翰,黄丝带预示了家中亲人将会给予他的情与爱。但怀着回家的喜悦和祈盼的陆焉识,见到的是已经失忆的妻子冯婉瑜。没有欢悦的笑脸,没有深情的拥抱,没有可口的饭菜,甚至连白面馒头都没有!面对的是一张熟识而视己如陌路人的脸,这张脸甚至拒陆焉识于家门之外。造物弄人,陆焉识人归来了,心却无处可归。
陆焉识没有“随车远去”,他开始了新的努力。归来的内涵发生了转换,一个被冤屈的人归来,本期望得到家的温暖和亲人的爱抚,转而为让妻子能重拾健康而不懈烦劳的努力。我想说,陆焉识的归来是中国式的归来。
没有怨恨,没有责怪,尽管境遇可悲,饱受苦难,陆焉识作为一个男人,他的本性没有被扭曲,没有被摧毁。忠诚、仁爱、正直、感恩知报。歌德说过一句话:生活之树常青。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心便能找到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