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羽又要出新书,嘱咐写序,说随便来几句就行。当然客套话,随便最容易,最不容易。清水出芙蓉,文章贵天生,他知道我在文字上随便不起来。
振羽出了好多本书,印象中的他,首先是个喜欢阅读的人,一提到读书就有精神,就眉飞色舞。他的本行学什么不太清楚,反正学而优则仕,本该属于官场上好好厮混的角色,因为喜欢读书,读多了,经常写点有关文字,稀里糊涂地变为一个文人。说跨界也好,说不务正业也好,文章一篇接一篇写,书一本接一本出,高不攀低不就,于是成了现在这个模样。有一次,他的上司很认真地对我说,我们的振羽文章写得不错,你知道不知道。我乐了,笑着说当然知道,领导都能知道的事,我好歹也算个读书人,不知道说不过去。
振羽不仅读的多,写的多,笔名也多。多得让人都不知道怎么称呼才好,用得最多的是“雷雨”,很像他的性格,来得快,来得容易,来得猛烈。是那种有文章就写的快枪手,搁到锅里都能煮,夹到碗里便是菜,中外古今文史兼修,无须预热即插即用,只要能想到,就能写出来。他在网络上的名字叫“汝水清凉”,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根据郦道元《水经注》记载,汝水“出河南梁县勉乡西天息山”,振羽是河南人,望文生义,他的故乡大约与这条古河名有关。我很喜欢汝水这两个字,仿佛汴水泗水,不称河而称水,听上去就有古意。
为什么还要有“清凉”呢,“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振羽北方人,游学江南,混迹六朝金粉之地,高高兴兴来了,没想到此地湿热,树欲静而风不止,官场和文坛到处不堪,于是乎盼着“风伯为余先驱兮,氛埃辟而清凉”。清凉一词,大有出淤泥而不染之意,当然这可能只是我的解释。
振羽给我写信,签名是“水底的火焰”,有理由怀疑也是他曾经考虑过的书名。与“用伤口飞翔”一样,都像诗,都有似通非通的韵味。艺术就应该似是而非,游荡于通与不通之间,我喜欢这样的句子,很像振羽,符合他的为人。
求仁得仁,经过这些年努力,该有的差不多都有了。天道酬勤,振羽很用功会用功,官场得意文坛成名,如果说还有期待,就是希望更尖锐一些,更刚烈一些,飞翔得更高,让水底下的火焰真正燃烧起来。直白地说,他仍然应该继续多读多写,要沉静下来,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些文章可以多写,有些文章可以不写。
也算随便说几句,勉强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