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1月,打了10年之久的越南战争南北双方停战协议生效,美军开始撤离越南南方。不久,南越海军便开着美国遗留下来的军舰到海上生事,陆续占领了我国南沙群岛的6个岛礁。又把军舰开进西沙海域,以图长期侵占西沙永乐群岛。
我国政府对南越当局的企图早有警觉。1973年10月,组织南渔402号、407号渔船,在永乐群岛的琛航岛上设立后勤组。1974年1月10日,船员登上甘泉岛,在岛上竖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容侵犯”的木牌。
1月15日至18日,南越先后派出驱逐舰“李常杰”(舷号16)号、“陈庆瑜”(舷号4)号、“陈平重”(舷号5)号和护航舰“怒涛”(舷号10)号,侵入永乐群岛海域,向中国渔轮挑战,强占金银、甘泉两岛,还企图继续侵占琛航、广金两岛。
1月15日13时50分,南越海军16号驱逐舰首先开炮,炮弹飞向中国领土甘泉岛。中国海军不再沉默!16日,中国海军猎潜艇271号、274号开赴西沙群岛。编队17日10时30分抵达西沙,当日15时从永兴岛进入永乐群岛海域。
南海舰队急派扫雷舰大队扫雷舰396舰、389舰,抵达琛航岛加入271编队。同时命汕头的猎潜艇大队281、282号猎潜艇进至永兴岛。舰队还决定驻岛民兵提前进驻琛航、广金、晋卿三岛,密切监视南越行动。
本报记者 姜燕
发生在1974年1月19日上午的西沙海战中,承担补充给养任务的扫雷舰389舰,不意成为战斗的生力军,大敌当前,389舰以“扬我国威、绝不让步”的毅力和决心,以手榴弹和机枪与敌对抗,奋不顾身撞向敌舰,最终致敌护航舰“怒涛”号沉没。
当时31岁的389舰舰长肖德万因指挥英勇果断,荣立一等功。数日前,这位当年的海战英雄在上海家中向记者重述了这场壮烈的海战。
启航 加入战斗实属意外
“南越企图占领琛航岛,当时他们在珊瑚岛上已经有人,如果再占琛航岛,在永乐群岛海域等于南北都有了军事力量,所以绝不能让他得逞。”肖德万说。
1974年1月16日,刚刚广州厂修完毕,肖德万和389舰就接到命令,开赴榆林基地装载补给物资,1月18日7时启航驶往永乐群岛海域,支援执行巡逻任务的271编队。
“全世界也没有哪一场海战是派扫雷舰去打仗的,389舰接到的任务,是给琛航岛上的民兵排送粮食和水,我们加入战斗实属意外。”肖德万说。
389舰原来是前苏联援建中国的扫雷舰,主要功能是扫除敌人的水雷,一开始火炮和导弹都没有装。在厂修时安装了一门八五炮,接到任务时,389舰刚从厂里出来,连炮都没试过。“舰上还有些冲锋枪和手榴弹。”肖德万说。
1月18日晚上,389舰抵达琛航岛海域,在距离海岛约40海里处抛锚。
“黑夜中,能看到不远处4艘敌舰的顶灯,两艘在北,两艘在南。”肖德万指着他保存多年的作战地图说。此时,我海军是2艘猎潜艇与2艘扫雷舰与之对峙,形成四比四的态势。
开战 敌方舰船首先开炮
1月19日清晨6时许,天色已亮。只见敌人四艘舰艇,从西向东,向琛航岛包抄过来。
“他们分成南北两路过来,我们也对应地分开,与他们形成对峙,坚决不让敌舰靠近岛屿。”肖德万说。在广金岛的东南方,是中国海军271、274号猎潜艇,对阵南越海军的4号“陈庆瑜”舰,和5号“陈平重”舰。在广金岛的西北方向,是中国海军的396、389号扫雷舰,对阵南越海军的16号“李常杰”舰和10号“怒涛”舰。
双方对峙两个多小时后,敌舰按捺不住,16号舰突然朝我方两舰冲过来,穿越389舰航线,企图将两舰隔开。
“敌舰试图插入我舰编队,如果避让,就是示弱,所以我们绝不避让,这样我们就不可避免地和敌舰撞上了,这是第一次冲撞。”389舰船舷被撞,左舷栏杆和指挥台支架被挂断。
撞船之后,敌舰拉开距离,往南边驶离。“9时18分,突然看到对方舰上火光一闪,炮弹就雨点般落下。”肖德万说,无数炮弹落到水里,也有炮弹打到甲板。
牺牲 舰身多处中弹爆炸
南越海军发射的炮弹,首先击中了389舰,并立刻造成了舰上人员的伤亡。一位叫周友芳的湖南兵当场牺牲,他是1968年的兵,已经退伍了,但还没离开军舰。与他一起牺牲的,还有一名叫杨松林的战士。
几个战士立即牺牲了,站在舰艇最高处指挥台上的肖德万看得一清二楚,心中一痛,但马上指挥战士还击。与此同时,在389舰的东南方向,中国海军274号猎潜艇也被南越海军发射的炮弹击中,政委冯松柏的前额中了弹片,不久后牺牲。仅仅几分钟以后,副艇长周锡通也中弹牺牲。
在接下来的50多分钟里,双方舰艇密集倾泻了上千发的炮弹。海面上火光冲天,炮声震耳欲聋,许多战士的耳道都被震流血了。
389舰上年轻的水兵们,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水兵王成芳趴在栏杆上,被抬下来时,才发现他的腰根本抬不起来了,腰骨已然断了。389舰受到了南越海军16号“李常杰”舰和10号“怒涛”舰的集中攻击,389舰上多处中弹爆炸。
激战 用人工舵撞向敌舰
无论是吨位、火力还是速度,389舰都不能与敌人手中的美式舰艇相比。“敌舰火炮口径大、射程远,我们只有靠近了打,才能发挥我们火力的优势。”肖德万说。389舰冒着炮火高速驶向敌舰,一直从1000多米开外,逼近到了距离敌舰只有数十米。
连续向敌舰射击时,389舰主炮炮闩忽然关闭,大炮卡壳了。按照操作规程不能立即退弹,因为有爆炸的危险。但为了抢时间,枪炮长刘占云等人拉开炮闩,把滚烫的炮弹拉了出来,立即抛向大海,继续装弹向敌舰射击。
389舰的副机舱被炮弹打穿了一个洞,海水瞬间汹涌而入,水兵郭玉东是船上的上士,当时已经身负重伤,但他仍以自己的身体奋力堵塞漏洞,一直到最后牺牲。后来他被称为“海上黄继光”。副机舱最后被炸弹引发的大火吞噬,里面的六名战士全都没能出来。
近身肉搏,炮火不起作用了,389舰的水兵抄起冲锋枪朝敌人10号舰的指挥台射击,将手榴弹捆成一捆往敌舰上扔,敌人见状纷纷逃进船舱。
389舰发电机组又被击中,全舱顿时停电,失去动力。敌人10号舰此时也被打得千疮百孔。最后时刻,肖德万再次指挥水兵,使用人工舵,做出惊人的决定——
“撞舰!”
撞舰之后,敌10号舰的舰头冲到389舰中间,撞进去约1米深、3米长,389舰拖着10号舰又兜了一段时间。
胜利 船头高翘成功抢滩
敌10号舰遭重创,后被赶到的我军281、282号猎潜艇轮番攻击击沉。
389舰机舱里燃着熊熊大火,被打穿的后舱海水正不断涌入。如果不能及时抢滩,389舰就将面临沉没的命运。
“不抢滩成功,就等于被击沉,船上受伤的兄弟就有性命之忧!”肖德万说,必须抢滩,只能成功,不许失败。他清楚地知道,船上有100名兄弟,牺牲了15个,还有三十几个伤员,船一旦沉没,伤员绝无可能获救。
“人力舵,靠两台主机压着船走。速度在七八节,非常慢。”肖德万说,当时距离琛航岛约四五海里,要开30分钟左右。他估摸了一下后舱进水的速度,觉得“能行”。
就这样,一艘船尾越压越低,船头越翘越高,身上烈焰滚滚的舰艇,艰难而执着地往琛航岛东南角挺进。“抓住栏杆,注意不要掉到水里去!”肖德万下完最后一个命令,船身一个轻轻的摇晃,停在了琛航岛上。
南渔406、407船赶来接应,将伤员一个个接下船去。肖德万最后一个离开战船。
西沙海战于1974年1月20日14时40分结束,以我国收复甘泉、珊瑚、金银三岛胜利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