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起,保监会公布的 “关于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正式实施。市民王先生致信本报询问此事,因他向几家保险公司打听,一无所获。确实,试点工作刚开始,保险公司目前似乎并不怎么积极,毕竟有不少法律上、观念上的障碍需要解决,长寿风险和房屋折价风险下如何计算养老金也是件复杂的事。好在,养老金融不只“以房养老”,还有一些新途径。
“乐龄”再过“集体生活”
著名演员简·方达在回忆录中,把60岁开始的人生,称为“人生第三幕”。国内对60岁以上的老年生活也有个新名词——“乐龄”。怎样在“乐龄”实现快乐生活?中国太平认为,需要做到“五有”:老有康、老有伴、老有底、老有乐、老有为。
上海太平金融大厦31楼有一个叫“梧桐人家”的样板间。中国太平在这里展示高端养老社区的全景养老生活模式。
走进样板间,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处处有扶手。房间内配备低位晾衣架、坐轮椅也能够到的台盆、带有扶手和报警装置的卫生间等助老护老设施,连墙上的镜子也可以伸手上下转动角度。毗邻迪士尼,坐落于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内的高端养老社区“梧桐人家”,总投资37亿元,可供约3600人拎包入住,房型从一室一厅到三室一厅都有,还提供专人接送、私人助理等服务。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和“老年再学习”课程,主打一站式养老、健康型养老和体验式养老“三张牌”。优质的医疗资源,还能为失能老人提供专业护理。
记者了解到,这类由大型保险公司开发的养老社区,沪上在建和规划建设的已有3家,分别位于浦东、松江及奉贤,2016-2017年左右可以入住。上海周边的桐乡、乌镇也有类似项目正在建造中。从全国范围看,大型城市北上广及三亚、大理等风景区均为养老社区开发的重点区域。
失能老人床位紧俏
中高端养老社区入住门槛较高,需要购买150万元至200万元的保险,或支付20万元上下的资金,才能获得保证入住的资格。即使每月有保险资金的返还,月均9000-15000元的费用,对一般市民来说也不易承受。此时,更觉“健康是金”是句至理名言。
但是,对于那些富裕群体来说,这样的养老社区还是有较大吸引力。此外,家有失能老人所承受的长期生活压力,也让很多中老年人深有体会,不是自家请一两位保姆就能解决问题的。为此,业内人士预测,为失能老人安排的部分床位,建成后肯定是最抢手的。
据泰康养老社区申园的员工介绍,移民海外的家庭对养老社区也特别感兴趣。由于父母习惯上海的生活,不肯一起搬到海外,做子女的通过购买保险获得直系亲属入住养老社区的资格,使父母留在上海能获得周到的照应,自己才能放心地“走出去”。
企业年金双方受益
企业年金作为养老资金的来源,也可大加利用。招商银行上海分行零售银行部负责人介绍,目前中国的养老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补充养老保险由企业和个人自愿建立,具有共同缴费、自由转移、归属留人、税收递延的特点。从企业年金以往的收益看,能跑赢通胀和定存利率。截至今年6月底,招行受托的16个组合全部实现正收益,最高年化收益超过9%。
就是说,员工收入按比例一部分投入企业年金账户后,账户内资金暂不交税,不计入社保基数;退休时可按当时的税率缴费,用逐月提取的方式,不但能将应缴所得税降到最低,还能获得较稳定的复利增值。企业也乐于见到年金留住人才的效果,毕竟跳槽前,员工自己会掂量,是否到了能全额将年金保留在个人账户的年限,跳槽损失不至于太“肉痛”。
本报记者 谈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