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上午,电脑屏幕上的上证指数犹如吃了兴奋剂的拉布拉多,只用了10分钟,就从2079点一举调高到2098点,朋友们在微信上惊呼:这是想一举占领年线吗?
早晨财经消息,中国7月汇丰制造业PMI预览值52,创18个月最高水平。预期值为51,6月终值为50.7。其中,中国7月汇丰制造业产出指数初值为52.8,创16个月高位。专家们的看法趋于乐观:中国经济在本月持续好转政策保持适度宽松;经济数据企稳回升是股票市场走牛的重要支持。企业融资难题存在已久,2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多措并举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其中提出要抑制金融机构筹资成本的不合理上升,同时要缩短企业的融资链条,减少不必要的环节。
4月份以来,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微刺激措施。财政政策方面,铁路、棚改、特高压、核电、城市管网、城市轨道交通等一大批项目横空出世,粗略算算,增量规模近8000亿。货币政策方面,央行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没有了外汇占款增加,央行在宽松的道路可以走得更加奔放。中国版QE、创新货币发行体制、实质性货币宽松早已不是传说中的提法,而是眼前的现实。不必深究背后的传导渠道,我们只需要面对现实,承认代表流动性增量的数据已然全面好转。据此分析,有观点认为2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的解读是“重磅炸弹,堪比降息”!股市盘面的信息几乎就是这种心情的写照:一边是创业板跳水,一边是传统周期股大涨。一个A股市场中两种截然相反的走势让人感到有撕裂的疼痛。
来看看创业板指数在不到一个月的变迁,7月3日最高点位1428点,而在本文截至日7月24日中午创业板最低到过1255点,跌幅巨大吧?创业板指数大跌,说明市场试图在转变风格。而24日上午传统产业股特别是大股票大涨,市场对此也显得太亢奋。不过,也是说明有资金在推动市场风格的转变。笔者真切地感到股市的“台风”就要来了。
“台风”之一就是沪港通。不得不承认,沪港通已经给沪港两个市场带来改变。证监会关于沪港通将进行两次全网测试的表态,使得市场对沪港通开通的预期升温。最近的白酒、交运、电力事业后,包括中药、食品饮料等行业也迎来估值修复。过去一个月以来,大家开始逐步认识到沪港通的实际影响与之前市场的理解存在一定预期差。回想去年笔者关注自贸区主题投资,当时市场表现平淡,直到八九月才开始有盘面狂热。如今,沪港通4月出来时,市场也有反应,但不如近期预期热度明显升温,这点上看有点相似。从两个主题比较看,一个是国家级区域改革,一个是中国资本账下开放、人民币国际化举措。沪港通对二级市场的影响可能更为直接,更为深远。如果说QFII制度为A股这个相对封闭的市场打开了一扇窗户,让你领略到了窗外的风光,那么沪港通则打开了一扇门,全球化投资时代像“台风”那样来了!
A股市场已经低迷了很长一段时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严重缺乏增量资金,24日上午出现的“撕裂”行情,至少代表了市场的一种“试错”,到底我们的股市上涨是否真的需要很多的钱?在A股长期低迷的现在,笔者期待情况好转,那就是“台风”就要来了,重组审批的放松及取消,中国式的“注册制”即将来到,笔者期待的“台风”会有吗?文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