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石壁、幽山谷、清流泉,这是河南云台山的三大看点,小王说还有一个小小的看点。看过了红石峡的巉岩赤壁、瀑白流清,又来到溪谷层叠、水潭若镜的小寨沟,小王说,沟里有种透明的小鱼,叫呆鱼;还神秘兮兮地提醒:叫你们看才看,否则……
小寨沟水清,如果没有这时而哗哗喧动,时而潺潺流动的水声,绝对可谓是澄然静空之境。行至川停石立的一个浅潭边,小王说这里有透明的小鱼!我俯身寻去,溪流平静,澄澈,净得可以透视一米多下水底指甲般大小的碎石,望得见赭红、土黄、黑灰、草绿交杂的河床,可是不见这呆鱼。小王笑着让我静心搜寻。待细细察看,方见得约半支笔长、约一指多宽的鱼——通体透明,透得可以清晰地看得见骨架、透得脸颊内也无遮无掩的透明鱼。这几乎找不见的鱼,不多,八九条,它们稀稀拉拉各自保持距离,有时缓如飘风、有时疾似暗箭,更多的是呆然不动。而呆然不动之时,无论你斜看还是正视,这鱼都是很难被看见的——这透明之鱼早已同清泉、同涧石融为一体了,因为透明,所以鱼清如水,鱼深如石,鱼是水、鱼是石,鱼已非鱼——站立溪边的人就很难发现它了。
呆鱼可谓不呆——景区里外的农家饭店都有“油炸小鱼”这道“特色”菜,这野生的小鱼,在人们的狂捕滥捞下已是所存无几了!相比之下,这不惹人的鱼用透明之招来躲人,它呆吗?谁呆?!这是无奈之余的奇特——呆鱼无法如人那样用迷彩服来隐蔽自身,它只好改变自己,把自己变透明,透明到与周围环境净然一体,透明到不显示自己。这不仅是一种隐身之术,更是一种小生物的伟大,因为“呆鱼”知道,只有这种透明的“呆”,才能实现它与涧流共长存的使命,才能在这山清与水秀之中注解什么是丰富与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