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怨仇深……”一首电影《红色娘子军》插曲《娘子军连歌》唱遍全国,家喻户晓,堪称经典。创作这首歌的就是著名作曲家黄准。
在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上,由黄准作曲、作为开幕影片的4K修复版《舞台姐妹》在沪首映。这部50年前拍摄的影片经修复,以鲜明的色彩、原汁原味地与观众再次见面。“年年难唱年年唱,处处无家处处家,只要河流水不断,跟着流水走天下。”当影片插曲《年年难唱年年唱》响起时,观众感谢黄准带给他们的音乐依旧魅力十足而向她致敬。
今年88岁的黄准是新中国第一位进行电影音乐创作的女作曲家。自1947年开始为影片《留下他打老蒋》作曲后,她已为50多部电影和200多部集电视剧谱写了音乐。其中《小猫钓鱼》《红色娘子军》《蹉跎岁月》等影视作品的主题歌曲,更是风靡全国。2005年以来,她先后荣获了“当代中国电影音乐终身成就奖”“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奖”“上海文艺家终身荣誉奖”。我曾多次采访过黄准老师。“只要观众喜欢,就是对我最高的奖励!”这是她的心声。
当年鲁艺最小的学员
1938年,抗日战争进入第二年。12岁的黄准就奔赴延安,成为鲁迅艺术学院年龄最小的一名学员。“鲁艺”建在延安城北门外的山坡上,无论是教室课堂还是宿舍住房全部都在窑洞里。窑洞面积比较小,最大的也只能容纳一二十个人上课,课堂墙上挂着一面黑板,学生坐的则是用木桩子铺的木板条。他们基本没有课本,只有一些简单的油印讲义,上课全靠自己做笔记。
黄准在鲁艺,开始学的是戏剧,后来音乐系主任冼星海收下她这个“关门弟子”,从戏剧系转到了音乐系。正是这一调整,改变了黄准的艺术之路。她很刻苦,每天跑到山坡上或山沟里叫嗓子练声,不论刮风下雪,都坚持不懈。一学期下来,她不仅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成绩,两次获得声乐考试第一名,成为音乐系的高材生,而且后来在大连演出《黄河大合唱》时,居然担纲了女声的独唱,且反响强烈。
跨进电影音乐的大门
1946年,东北电影制片厂成立,黄准来到该厂演员剧团。在那年举行春节联欢会时,创作了一首女声二重唱的歌曲,被厂长袁牧之和艺术处长陈波儿看中,遂将正在拍摄的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的作曲任务交给了她。想不到这部作品获得了成功,自此,开始了她的电影作曲之路。
1951年,黄准调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接手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给动画片《小猫钓鱼》作曲。让她欣慰的是,《小猫钓鱼》中的插曲《劳动最光荣》,以它明快上口的旋律很快流传开来,并获得第一届全国文艺作品三等奖。1953年,一声调令,要她到上海电影制片厂《淮上人家》摄制组报到。从此,在上影厂她干到离休。
在上影厂,黄准和诸多著名导演进行过合作,如和张骏祥导演合作了《淮上人家》《燎原》,和吴永刚导演合作了《秋翁遇仙记》。她与谢晋导演合作最多,先后为《女篮5号》《红色娘子军》《舞台姐妹》《春苗》《牧马人》等影片作曲。黄准老师告诉说,当年这些作品,都是深入生活后的创作成果。比如创作《红色娘子军》主题曲时,她三下海南深入群众生活,才有了灵感:“我们当时创作电影歌曲,很注重吸收民间音乐精华,曲子歌词都经过反复修改打磨,提炼后才进行音乐语言创作。出精品和作者的投入有关,如果随口哼哼就算是歌,歌词押韵就能拿来唱,那很难会有深入人心的作品。”
晚年生活是“人生金秋”
1987年,黄准离休了。但她的创作热情并没因此衰减。劳累了一辈子,原本想休息休息的她,一部优秀电视剧《蹉跎岁月》的音乐,特别是主题曲《一支难忘的歌》,她请关牧村演唱后,风靡全国,这让她打开了荧屏音乐的大门。这时正是我国电视剧发展上升期,《中国姑娘》《廖承志》《东南游击队》《滑稽春秋》等电视剧编导一个个亲自找上门请她作曲。黄准是个重情义的人,艺术的需要,她难以推托,最后却让自己忙得不亦乐乎。
黄准老师用“人生金秋”来形容她的晚年生活,“位卑未敢忘忧国,老骥伏枥志千里”。她说:“我这一生并没有什么更大的作为,但我的晚年生活依然离不开音乐。因为音乐不仅给我带来事业,更给我带来欢乐。”
尽管年事已高,有关影视音乐的大创作已停止,但她关注时事、关心社会,沸腾而美好的生活,仍抑制不住她创作的念头。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她马上提笔撰写了抗震救灾歌曲《阳光的家》。之后,她还与李岚清同志合作创作了国际儿童电影节节歌《张开银幕的翅膀》。
去年,由上海市民文化节指导委员会指导,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上海音乐家协会等单位承办的“写给城市的歌”活动在社区展开。黄准也热情地参加了比赛,递交上参赛作品《梧桐情,社区梦》。她说,“我在徐汇区湖南街道住了快60年,窗外都是梧桐树。走在街上,特别有感觉。”创作这首歌她只花了两三天时间,可加工修改却用了一星期。那天,她还特地赶到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参加展演,她感慨地说:“我年纪大了,可创作热情还在,对生活的理解还在。”
近年来,她不忘整理修订,结集创编了《黄准创作歌曲集》《黄准声乐作品精选》,亲自动笔撰写的《向前进,向前进——我的自传》,都已一一出版。
今已88岁的黄准,精神矍铄,思路清晰,谈到养生之道,她也毫无保留:“我信奉华佗说的,‘动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她平时注重锻炼,做健身操是每天的“必修课”,20年来坚持不断。有时外出参加社会活动,短途的,她都走着去。“持之以恒的锻炼使我获益匪浅,增强了我机体的抗病能力,提高了我的身体素质。而今我已是米寿老人,还能参与社会活动,运动功不可没。”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读着她那本自传,一阵钦佩之感油然而生。黄准老师那不平凡的艺术人生,让我们分享了她的幸福和快乐。而“向前进,向前进……”的旋律,将激励我们永远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