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常去福州路书店看碑帖,看多了,便也知道了碑中的线条和结构;读多了,便也品出了帖中的韵律和动感。于是便有了不出都市、漫步碑林读法帖的快乐;于是便有了花些小钱、闲坐书道得心语的收获。
线条,是书法之灵魂;韵律,乃法书之生命。学书法,其实先要懂得线条的美感。尽管线条有长有短,有左有右,但那圆润与刚毅,是一种本质的美,展现出书写者的严谨与才学;看法帖,其实是在感受韵律的动感。尽管法书有大有小,有粗有细,但那灵动与跳跃,有一种生命的美,充满着创作者的情感与博学。于是便理解了碑帖的线条,都是中锋运笔,乃为心正;字行的韵律,都有真情实感,是为心源。
闲暇时,常常陶醉在写写楷书能解闷,玩玩线条好懂字的雅趣里。有了散淡的心态,总爱在小小的书房里,静静地思考,慢慢地揣摩。于是发现读碑帖,光线暗点,字的笔画与结构,容易看得清;看古画,灯光亮点,画的变化与意境,容易看得明。看多了,想多了,感悟便在心中:好山好水,山青水清;好字好画,干净宁静。有了鉴赏的理念。每每见到干净宁静的旧字画,就会花些小钱买下,常有一种意外的惊喜。于是便发现,每一件好作品,共有的艺术特性是:沉着痛快、苍古茂厚、干净宁静。
书法的美,儿时已爱上;法书的难,小时也学过。在漫漫的书道上,总爱看碑读帖,充当看客,看多了,常有几分心得;在幽幽的笔墨中,总是写字作文,随性把玩,写多了,总有几句体会。学书学碑,一横一竖是根本;写字写帖,横平竖直是关键。于是知道了,写字是练功,人老字不空。这个功,是书法的基本规则,笔笔要中锋,字字才有气,又有功;这个字,是法书的基本规范,字字有出处,笔笔知其源,又是我。俗话说,人怕上床,字怕上墙。字挂在墙上,最能辨出优劣与好坏。所以写字是一辈子的刻苦学习,不是一阵子的兴趣追求。书法是讲法的,从学书的第一天起,就要牢记,学书求法在意临,方能自成一家,走上艺术之路;法书是讲律的,从写字的第一天起,就要铭记,法书求律在韵律,方能释放个性,才有惟我书风。于是便悟得两句诗:书道道法法意临,法书书律律自在。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法书流派,五花八门。真草篆隶行,学书写字选哪家?显然按照个人的喜好,有针对性地选择心仪的碑帖,是十分重要的。当然在选择前,很有必要了解中国书法的演变、发展和各个时期不同书风等特点。这些基础性常识,早懂,要比晚懂好;专一,要比不专一好。学书写字是条漫漫路,勤学苦练,贵在坚持,还要有正确的导向,也许对学书写字的起步,是有帮助的。古人说,饮水思源。学习传统,意在为我所用,反映在继承上,要潜心揣摩,我写我临,笔笔有神采,字字得精髓;借鉴传统,意在惟我创新,反映在创作上,要目中无人,我写我体,字字有出处,笔笔是自己。于是懂得了写字是在读书,字里行间,便可看出写字人的读书功底;写字是在写人,每件作品,便可看出读书人的写字功夫。于是知道了历史上的书法大家,不仅是一位读书人,学问家,书论家,还是一位道地的文化学者。
写字读书亲兄弟,翰墨金石一家人。在写字中,不忘读书,以学问滋润写字;在读书中,学习写字,以写字滋养学问。浇花浇根,根深叶茂,才有朵朵红花;学书学法,法严律明,才能字字自在。于是理解了:线条圆润行行动,结构和谐字字静。于是懂得了:写诗必须对对韵,学书还有背背字。于是明白了:写字熟能生巧,巧为生辣;学书勤能补拙,拙是茂厚。于是便有了,这些断断续续的,看碑读帖的心语,写字作文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