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14年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评选揭晓,杨秉辉教授凭借“医务人员在健康科普中的责任”项目获得“科普杰出人物奖”。这是本市科普领域的最高奖项。
有意思的是,杨教授又做了一件有趣的事情——他的第一本小说集出版了!小说取材于他从医50余年来遇到的各种寻医问诊小故事。他希望用生动的形式,帮助更多人把道理想明白。
从上世纪70年代起,杨秉辉利用业余时间撰写了近千篇医学科普和健康教育文章,审阅和修改了近8000篇健康科普文章,出版了9种健康科普读物。
“医生不仅仅要给人看病吃药,更应该帮助人们知道如何防病,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杨秉辉说。在杨秉辉看来,医学科普绝对不是“小儿科”,而是每个医生应尽的责任。
说起这本写了一年半、长达15万字的小说《财务科长范得“痔”》,声音洪亮、言谈爽朗的老教授笑了。书名取自书内收录的一篇小说,一名叫做“范得志”的病人由于始终相信“久病成良医”,患了痔疮觉得涂涂药膏就好,以至于发展成了痔疮癌。给他的名字取了谐音,杨秉辉黑色幽默了一把。
杨秉辉介绍,书内的24个小故事,包括癌症的误诊、江湖庸医的骗术等,都改编自他身边经历过的真事。通过故事,他教读者学会看病,慢性病日常病不用动辄就往大医院跑,社区诊所全科医生可能更能帮到你;他也引导读者养成正确养生观念,不要被保健品迷了眼,它们无法取代药品的功能。“有些道理可能光讲讲不通,那我就写成故事告诉大家咯。”杨秉辉说。
本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