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中山医院老院长杨秉辉数十年坚持科普传播~~~
中山医院老院长杨秉辉数十年坚持科普传播~~~
中山医院老院长杨秉辉数十年坚持科普传播~~~
中山医院老院长杨秉辉数十年坚持科普传播~~~
中山医院老院长杨秉辉数十年坚持科普传播~~~
中山医院老院长杨秉辉数十年坚持科普传播~~~
     
2014年12月14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山医院老院长杨秉辉数十年坚持科普传播
写小说教更多人“会看病”
陆梓华
  走进社区开设讲座600余场,电台热线一接就是20余年,和患者一起举办画展……在科学普及领域,提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教授杨秉辉,无人不佩服这位76岁老人的热情和坚持。

  昨天,2014年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评选揭晓,杨秉辉教授凭借“医务人员在健康科普中的责任”项目获得“科普杰出人物奖”。这是本市科普领域的最高奖项。

  有意思的是,杨教授又做了一件有趣的事情——他的第一本小说集出版了!小说取材于他从医50余年来遇到的各种寻医问诊小故事。他希望用生动的形式,帮助更多人把道理想明白。

  从上世纪70年代起,杨秉辉利用业余时间撰写了近千篇医学科普和健康教育文章,审阅和修改了近8000篇健康科普文章,出版了9种健康科普读物。

  “医生不仅仅要给人看病吃药,更应该帮助人们知道如何防病,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杨秉辉说。在杨秉辉看来,医学科普绝对不是“小儿科”,而是每个医生应尽的责任。

  说起这本写了一年半、长达15万字的小说《财务科长范得“痔”》,声音洪亮、言谈爽朗的老教授笑了。书名取自书内收录的一篇小说,一名叫做“范得志”的病人由于始终相信“久病成良医”,患了痔疮觉得涂涂药膏就好,以至于发展成了痔疮癌。给他的名字取了谐音,杨秉辉黑色幽默了一把。

  杨秉辉介绍,书内的24个小故事,包括癌症的误诊、江湖庸医的骗术等,都改编自他身边经历过的真事。通过故事,他教读者学会看病,慢性病日常病不用动辄就往大医院跑,社区诊所全科医生可能更能帮到你;他也引导读者养成正确养生观念,不要被保健品迷了眼,它们无法取代药品的功能。“有些道理可能光讲讲不通,那我就写成故事告诉大家咯。”杨秉辉说。

  本报记者 陆梓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新民观察·要闻
   第A03版:百姓故事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新闻面对面
   第A08版:一周新闻人物
   第A09版:演出
   第A10版:文化新闻
   第A11版:运动汇
   第A12版:风云人物/运动汇
   第A13版:运动汇/烽火周末
   第A14版:读者之声
   第A15版:新民资讯
   第A16版:目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金色池塘
   第B14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B15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B16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让我们一起燃灯为你送行”
全团人员被拒登机 竟是领队签注过期
写小说教更多人“会看病”
“百骏百艺”闪亮中职嘉年华
试点分类居民小区达350个
广告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4写小说教更多人“会看病” 2014-12-14 2 2014年12月14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