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山2015CBSA得尔乐杯首届中国台球世锦赛,迎来四方客。斯诺克,花式撞球,304名中外球星跨界出场,根据中国规矩上台比杆。混搭有多混乱?希金斯说:“就像是高尔夫球员去参加网球比赛。”罗伯逊言:“这是我参加过的最欢乐的比赛。”
中式台球,怎一个热闹了得。
规矩大不同
虽然都是台球,加上中式两字,便成了脑筋急转弯。从球台上看,它是斯诺克球台的缩小版,球台上铺的台泥也与斯诺克相同,而美式桌球用的则是桌布。总的来说,桌小球大,袋口小,球很重。“你必须边打边摸索。力度和加塞方面都需要做出改变。”参加中式台球赛,塞尔比或许是一众斯诺克明星中最具优势的一位,他不无得意地透露:“来之前,我在英国唯一一张中式台球桌上和朋友练了一场。”
中式台球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演变。90年代初,民间的叫法参差不齐,黑八、十六彩、美式落袋,后来还有中八等名称。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三部部长、中国台球协会秘书长王涛介绍说,“那个年代,街头巷尾,老百姓都愿意上去打上几杆,很多企业也参与进来。为了对接亚运会和其他国际赛事,台协将主要精力放在推动斯诺克和美式台球的发展上,但从2012年开始,中式台球步入普通民众视野。从2012年开始,我们把名称统一了,把规则统一了,目的就是为了发展原汁原味的中国台球。
球迷们看得兴致勃勃,甚至球星们也坐上看台。与丁俊晖两人轮流坐庄世界第一的罗伯逊便被中式台球吸引了,刚比赛完他就来到贵宾厅观看其他球员的比赛转播。每一个好球他都情不自禁地叫出声。“这个比赛偶然性更大。斯诺克的话,实力越高,冷门越少。中式台球,可不一定。刺激!”
明星糗大了
刺激的衍生品,是“大跌眼镜”。本届世锦赛,最光彩夺目的得算是10位斯诺克顶尖高手。墨菲、塞尔比、罗伯逊和希金斯,都曾是世界第一并获得过世锦赛冠军,威廉姆斯、多特等人也是来头不小。但是,大腕们有些露怯。
几乎每场比赛,都有球员被裁判提醒“犯规了”。墨菲被警告了线路不对,塞尔比被告知击球顺序有误,希金斯更是有些摸不着头脑早早出局。“斯诺克打了很多年了,所以比较适应斯诺克,对于中式台球的规则,还是有点不适应,也不了解。”输了球的希金斯坐上看台认真学习。别以为只有外国球员才有疑惑,中国球员同样受困。留学英伦的曹宇鹏向刘闯请教了一些中式台球规则后直接上场,当时我开球后有球进袋,然后我便用5号球接9号球入袋,结果犯规了。我当时也是不太清楚,原来打哪颗球,就需要进哪颗球。“曹宇鹏很是懊恼。
比赛结果差强人意,过程更是笑料不断。中式台球的开球打法与斯诺克天壤之别。“你必须使狠劲把球炸开,越大力越好。”罗伯逊非常舍不得自己的宝贝球杆,“斯诺克以十字回球的形式把球带散,手法比较含蓄。”曹宇鹏更是夸张地问朋友借来了一支球杆,专门只用开球。“上次我用自己的斯诺克球杆开球,没开几次就开坏了,心疼死我了。”
交友大派对
这里成了世界台球明星的滑铁卢。但问他们每一人是否愿意回来参加中式台球赛,答案却迅速一致:十二分地愿意。在他们看来,这才像一项真正的国际比赛。
罗伯逊是澳大利亚人,去了英国很多年,年纪轻轻地便赢下了世锦赛。“参加了那么多比赛,这次最有趣,最热闹。不像是在英国或者欧洲其他地方,感觉那只是中国和英国两个国家,固定的几张面孔在较量。”过去一个星期,他在世界各地平时没机会参加斯诺克排名赛的朋友都来了,“加拿大的,美国的,澳大利亚的,就像是个派对,非常开心。而且还认识了许多新朋友,大家一同合影,在社交网络上互相添加,总之这样的感觉棒极了。”非常受中国球迷欢迎的塞尔比,被人怂恿去吃了当地的美食鸭头。虽然也算个中国通,但看到一只大锅里炖着十几只撒了辣椒的鸭头,还是“受惊”不小。
有朋友相约来参赛的,也有情侣比翼双飞。郑荣和与林润美均为韩国九球选手,都是第一次接触中式台球。夫妻两人曾一起前往台湾学台球,汉语流利:“很令人兴奋,接触到新的打法,希望以后还会有机会来参赛。”
中式世锦赛的第一次热潮,依靠圈外的明星效应为宣传。被塞尔比、罗伯逊等斯诺克球手的喧宾夺主,是为了日后培养出中式台球自己的塞尔比、罗伯逊来当家作主。对于玉山,对于台球,这一周都意味深长。
记者 华心怡 (本报玉山今日电)